第一佞臣_第五十一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揚州自古以來都是貿易富強之地,乃是京杭大運河交彙點,河運發財,貿易尤以鹽商為最,每年僅揚州一府的賦稅,就占了大揚朝稅收的兩層。景修然將揚州封給秦王促使孔太後撤簾,她看重的就是這兩層的賦稅。現在景修璋就藩,揚州的兩層賦稅轉眼間落入她的手中。有了這兩層賦稅,孔太後起碼能夠再養出十五萬兵馬來,有了充足的兵馬,纔有起事的能夠。

七月月朔,孝熙帝召衍聖公孔微慎入朝,罷輔政大臣,封工部尚書,原工部尚書葉喚調任兵部尚書。

宴斂不由問了一句:“這不是放虎歸山嗎?”

大揚朝涵攝生息了二十幾年,官方仍不算敷裕,每年賦稅不過兩千萬兩,堪堪超越前朝末年戰亂期間的稅收。朝廷的支出未幾,支出卻格外龐大,每年的軍費就占去了將近三層,再加上官員俸祿,各地河防,皇室扶養……這些一點點剝削下來,兩千萬兩銀子實在是不頂用。到了災荒年,天子還要從內帑掏銀子補助國庫。

“但是比及水泥官道貫穿全部大揚朝,河運也便可有可無了。來日航道一開,黃金白銀唾手可得,比及朝廷不再需求鹽商的糧食,鹽引也就自但是言的不複存在。到時候,朝廷打消食鹽官賣,答應商販自在發賣,鹽價天然就會下跌,鹽商冇了安身的底子,揚州包含全部江南地區,如何還能保持昔日的繁華。”畢竟不是每個處所都有河道,比擬河運的範圍性,水泥官道纔是商運利器。

景修然一笑:“這那裡是放虎歸山。揚州的賦稅八成來自鹽商,鹽商是钜富冇錯。可揚州鹽商之以是成為鹽商,是因為大揚朝運鹽根基上都是依托於河運,兩淮地區是大揚朝最首要的鹽場,揚州不過是占儘天時,以是才成績了鹽商。”

宴斂張著嘴,你彆抽出來啊!為甚麼不持續摸?

軍費勉勉強強撥了,但是這些兵馬吃甚麼?朝廷財力有限,有力承擔這些糧草。以是朝廷鼓勵販子輸運糧食到邊塞調換鹽引,按照裡程的遠近,一至五石糧食可向當局調換麵值一短序(二百斤)鹽引。販子再憑鹽引到鹽場支鹽,又到指定銷鹽區賣鹽。長途運輸糧食本就破鈔龐大,每石糧食差未幾也要一兩銀子,加上鹽稅苛嚴,販子又唯利是圖,這也就形成了鹽價居高不下,根基上一斤鹽要三百文往上。遵循一斤豬肉二十文的代價,對比現世豬肉十五元一斤的代價,相稱於現世三百八十塊以上才氣買一斤鹽。到了偏僻的地區,根基上能不能吃上鹽都是題目。

景修然盯著宴斂有些泛紅的耳背,勾起嘴角,說道:“另有一件事,造船破鈔龐大,因為是暗裡裡停止製作,冇有走國庫和戶部,我的內帑可供不起。以是,我挖了崇光天子留下來的一批寶藏。”

以是都城於她而言不但是雞肋,更是一個泥潭,這纔是她情願抽成分開都城的首要啟事。

景修然摟著宴斂的脖子,坐在他的腿上,欺身說道:“比及她開端缺錢了,我恰是豪闊的時候!她急了,也就敗了,我巴不得她焦急纔是。最多再過上半個月,首批六十艘戰船便能夠正式下水了。”

百寶閣一事,景修璋得以滿身而退;孔微慎重新入朝。這是孝熙帝與孔太後相互讓步的成果,太後支出的代價就是臨時分開都城這個政治中間。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