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裡,簡瑩已經明白了八~九分,窩藏倭國公主,這已經不是把柄,而是通敵叛國的罪證了。而阿誰唱歌泄漏了倭國公主行跡的小男孩兒,不消問,必定就是周漱的外祖父了。
“泰遠侯府又是如何牽涉出去的?”她問道。
定國公的嫡長孫女閨名寶嵐,方纔及笄。尚未婚配。生得端方雅麗。知書達禮,能歌善舞,見地不凡。才調豐度無一不出眾。先帝對她一見傾慕,因而向定國公透了口風,成心迎娶劉寶嵐,續立為後。
“姚仇兩家發明瞭這件事,天然不會親身去找先帝揭露,不然先帝立馬就會想到後位之爭上去。老泰遠侯的脾氣跟當今的泰遠侯如出一轍,都樸重得有些過了頭……”
按照老太妃手書所述,定國公府的禍事源於一首兒歌。
七歲八歲恰是貓狗嫌的時候,上樹爬牆,冇有不做的。兩個孩子在後花圃玩耍的時候,偶然間發明瞭一個狗洞,鑽過這個洞,就能潛進隔壁的後花圃。
這事兒還得從定國公府謀反案發前一年半提及,當時定國公劉睿帶領的大梁水軍和倭寇水軍在海長停止了一場決鬥,倭軍大敗,將領被活捉,五萬水軍幾乎全軍毀滅,隻要一小股殘兵搏命逃回倭國。
另有一件事,她非常不解,“窩藏倭國公主,就算冇有通敵賣國,也是粉碎兩國和談的大罪,劉旭升作為水軍將領,不會不曉得結果有多麼嚴峻,那他為甚麼還要如許做?
彆奉告我他跟倭國公主有情,除非他腦筋被沙魚啃了,纔會為了一個女人拿百口人的性命冒險!”
無計可施之際,一首兒歌引發了他們的重視。唱兒歌的是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用的是倭語。
兩國水軍受命在海上搜尋了數月,都冇有找到倭國公主的蹤跡。倭國國主隻要這麼一個尚未出嫁的mm,女兒年幼,再找不出第二個和親人選,和親一事隻能作罷,兩國也是以再生嫌隙。
可惜先帝對她的態度老是暗淡不明,談不上寵嬖,亦不算冷酷。她若不提立後的事,他每月就會去她宮裡宿上兩三個早晨,一提到立後,就要冷淡她好一陣子,叫她無法又無措。
這一年恰逢魯、冀、豫三地大旱,糧價飛漲,時有饑民哄搶官倉富戶的事情產生。先帝前後派出數撥賑災欽差,都冇能處理題目。為考查民情。便微服出巡,行至山東地界,順道去了一趟登州府,看一看水武備戰的環境。
世上向來冇有不通風的牆。先帝人還冇回宮,他想要續立定國公府嫡長孫女為後的動靜就傳到了某些故意人的耳朵裡。
――(未完待續)
開初他們覺得這小男孩是倭人,細心扣問過後,才曉得他土生土長的大梁人,那首歌謠是他跟彆人學來的。
倭國國主唯恐大梁乘勝追擊,攻上倭國本土,向大梁投降乞降。先帝委任已顛季世的姚皇後之父和當今太後之兄仇之敬為和談欽差,趕赴登州港與倭國使臣構和。
抗倭豪傑住的城裡竟然藏著倭人,這無疑是一個不小的把柄。姚仇兩家循著從小男孩兒那邊得來的線索,找到了登州府城一處僻靜的宅子,發明住在那邊的,竟是本應入大梁結婚,卻在途中罹難,失落長達一年之久的倭國公主。
隔壁的人家住著一名非常仙顏的蜜斯,常常坐在亭子裡哼著一首他們聽不懂的曲子。一遍一遍,反幾次複,聽很多了,不知不覺也就學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