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子過的安生了,一晃也就到了年底了,固然本年謝老爺去了,可到底謝家也有了添丁之喜。謝玉嬌也就刀子嘴豆腐心了一會,冇剝削族裡的叔伯親戚們,除了往年該有的油鹽米糧以外,彆的每家每戶都給了一匹杭綢料子。
徐氏見她如許喜好孩子,又想著等出了孝,謝玉嬌也要十七歲了,年紀確切也不小了,倒時候可得給她好好物色一個上門半子了。
“大蜜斯,縣太爺說本年我們謝家又是江寧縣頭一個交租大戶,來歲還要表揚我們家,還說讓大師夥都跟我們家學著,不遲延時候,定時交租,也好讓官府好做一些。”
謝玉嬌聞言,隻撇了撇嘴,臉上帶著幾分笑道:“這康大人也真成心機呢,讓他取個名字,倒跟掉書袋子一樣的了。”
劉福根從縣衙回謝家,高歡暢興的將康廣受本日給謝家少爺製定名字的那張紙頭低到了謝玉嬌的跟前。
謝玉嬌之前五穀不認,現在也曉得秋收水稻夏收麥的事理了。
再過兩日就是除夕,沈石虎在外院幫著賬房的孔先生分發東西,謝玉嬌趁著這個時候,把賬務清理一下,便能夠關了賬,過一個安生年了。兩個管家看著謝玉嬌算盤撥的劈裡啪啦的響,誰也不敢出一聲大氣,隻在書房裡悄悄的等著,等謝玉嬌蘸了墨水,將最後的數字填清楚了,放下了羊毫,這纔開口道:“大蜜斯,前幾日您讓我去查問的,謝家宅現在有七十歲以上白叟的人家,我已經盤點出來了,一共有四十三家,此中三家是客歲來的災黎。”
劉福根嚇的隻倉猝就低下了頭去,幸虧徐禹行也在,聽了遍開口道:“這是有典故的,出自《漢書·禮樂誌》‘詔撫成師,武臣承德’。”
謝玉嬌也不曉得這朝宗有冇有出處,隻想到現在這小娃兒出世,可謂是祖宗保佑,叫朝宗既朗朗上口,聽著又有文明。
謝玉嬌隻點了點頭,又想起一件事情來,問陶來喜道:“大管家,我傳聞除了我們謝家宅,有好幾個村落的堆棧都漏雨,本年雪又大,你之前安排人修房頂了嗎?”
謝玉嬌點了點頭,特地走到房裡的打扮台前照了照鏡子,見本身打扮得體,這纔跟著婆子一起往外頭去了。
謝玉嬌一邊聽,一邊記錄了下來,謝家宅兩百多戶的人家,統共隻要四十三家人家裡有七十歲以上的白叟,可見這當代壽命的底下了。謝玉嬌歎了一口氣,抬眸道:“這四十三家你彆的每戶籌辦五斤細米、五斤油、一斤糖,命人送疇昔,說是我們謝家專門貢獻白叟的,讓他們好好孝敬白叟,不能不儘孝道。”
本年糧食歉收,謝家宅的堆棧本就不敷放,謝玉嬌又怕秋雨來了淋濕糧食,以是但凡是要交去衙門的,一概冇有入庫,直接在堆棧門口過秤就送去了衙門,成果彆的地主家糧食還充公到庫內裡,謝家的租子都已經交全了。就謝家這個速率,康廣壽不歡暢就奇特了。
徐禹行笑道:“這是天然的,這句是《詩經·小雅》內裡的句子。”
謝玉嬌見陶來喜辦事老城,也就按下了心來,這些糧食一來是要留著來歲青黃不接的時候吃的,二來還是來歲的糧種,如果出了不測,錢是小事,遲誤了稼穡就是大事了。
徐禹行知伸謝玉嬌固然是打趣話,但想起康廣壽是一方父母官,天然是要有些嚴肅的,便沉聲道:“嬌嬌,不成無禮,康大人學問賅博,這些名字都有出處,申明他是用了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