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教香江_013【討價還價】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康劍飛笑道:“很明智的挑選。”

那年青人叫雲博,本是《東方ri報》的淺顯記者,見康劍飛鬼鬼祟祟探聽總編室的位置纔過來問話的。冇想到康劍飛語不驚人死不休,竟然說能進步《東方ri報》的銷量,擊敗他們的死仇家《明報》。

“我曉得你要說甚麼,”康劍飛打斷他的話,“現在香港賣得最好的小說,就是倪框和溫瑞安。這兩人的作品,一個在《明報》上頒發,一個在《明報晚報》上頒發。徐總編為了那戔戔百十塊的稿費,就把一部能夠跟倪框和溫瑞安一較凹凸的小說拒之門外?”

對於《尋秦記》,金鏞就看不如何紮眼,感覺這書筆調太輕浮,並且其肉戲俗不成耐。固然情節新奇,或答應以賣出不俗的銷量,但《明報》已經有了倪框的衛斯理係列,金鏞對《尋秦記》便不作考慮了。

就彷彿一本網遊小說,五十歲的讀者看幾段就不想看了,二十歲的讀者卻看得津津有味,這屬於口味題目。

徐季新已看出來二人是以康劍飛為主,胡俊才就是一打醬油的,便問康劍飛道:“這本《尋秦記》是康先生的作品?”

如果請一個淺顯的大學傳授來寫專欄,稿酬最多千字150元。

徐季新固然很看好這本小說,但卻不想今後因為稿費的事情扯皮,說道:“康先生……”

“等等!”徐季新當即出聲禁止,康劍飛最後一句話擊中了他的軟肋。《明報》已經夠威風了,如果再把這部小說推給《星島ri報》,那《東方ri報》就會晤臨兩重壓力,他臉上浮出略顯虛假的笑容道,“就這麼說定了,第一週稿酬千字50元,第二週按讀者反應來調劑。”

七十年代是香港報紙最繁華的期間,巴掌大的香港半島,竟然同時具有近70家報紙。顛末的狠惡合作和優勝劣汰,香港報紙到1982年隻剩下55家,1997年隻剩下38家。

如此多的報紙,如此狠惡的媒體合作,康劍飛手裡有一部好的小說,又怎會擔憂賣不出去?

徐季新道:“千字50元如何?”

康劍飛點頭道:“不敷。”

至於長篇小說稿件,名家也就千字100元擺佈,淺顯小說作家的稿酬隻要千字50元――倪框這類逆天貨sè是例外。

徐季新的臉sè冷了下來,說道:“康先生不要得寸進尺,還冇有哪個新作者的小說能拿到千字80元稿費的,我已經為你例外了。”

康劍飛迂迴回嘴道:“我如何傳聞倪框的小說千字500元呢?”

胡俊纔跟著康劍飛從《東方ri報》的大樓出來,彷彿像做夢普通,瞪大了眼睛看著康劍飛說:“阿飛,你真成作家了?”

康劍飛挑挑眉:“筆名?‘龍傲天’這個筆名行不可。”

康劍飛道:“徐先生客氣了,我叫康劍飛,這是我朋友胡俊才。”

徐季新公然被這等豪言給震(雷)住了,遊移地問道:“恕我眼拙,叨教你是……”

“多謝了。”康劍飛道。

《東方ri報》看來要比《明報》那邊的人機jing很多,康劍飛剛開口探聽總編室在哪兒,就有個身材肥大的年青人過來問:“這位先生找總編有甚麼事嗎?”

吳成剛說專欄稿件是千字700元擺佈,但那隻是名家的價碼,比如請亦舒來寫一篇影評,差未幾就是這個數――《明報》最多給千字500元,《東方ri報》纔會給千字700元。並且必須是專業xing和締造xing極強的稿件才行,讓亦舒隨便寫一篇雜談的話,稿費不會超越千字200元。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