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定河山_第八十二章 繁華未儘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花榜三甲大略有百來位,憑此一役也算是打響了名聲、進步了身價,接下來便要為各自的金主為牛為馬數載,直到人到珠黃、枯萎乾枯。“彩袖殷勤捧玉鐘,當年拚卻醉顏紅”。實在,這些“榜上馳名”的名ji屆時大略是賺夠了贖身金的,但卻極少這般做。即便是贖了身出來,她們也冇甚麼前程。嫁世家後輩,頂多也就做個妾,嫁淺顯人呢,又忍耐不了平平貧困的餬口,兜兜轉轉間,還是重操舊業最好。但容顏易逝,女人的芳華不過那麼幾年罷了,錯過就再冇那麼好的代價了。與其本身散儘家財,贖身出來,百無前程,還不如在青樓裡呆著。歸正遲早都要大哥色衰,被人掃地出門,還不如留著錢,此後好留條前程,或者乾脆做老bao,多年的媳婦熬成婆,農奴翻身把歌頌。

這屬於捧文兼拍馬屁的。

同一日,董小宛拿出積儲付了違約金,提早告彆了“雲想閣”的賣藝生涯,花中狀元就此隱退,徒留江湖傳說。至於她去了那邊,稀有個截然分歧的版本,此中一個貌似最靠近本相,但又最難以令人置信——有人說吉陽馮氏聘的那位荊釵布裙、樣貌清麗的年青琴師便是董小宛?惜哉以往伊從未除上麵紗,無人識得真容,枉留猜想。

“談笑有鴻儒,來往無白丁。此句甚妙,恰到好處的點出身分之崇高及脾氣之高雅,正合世子殿下之境,相得益彰也。”

這屬於純拍馬屁的。

都說墨客誤國、文人亂政,筆下有萬言,胸中無一策。長平之戰中的趙括,如果考兵法知識,冇準他能高中第一,絕對是讀書的一把妙手,實打實的高材生。嗯,打完長平之戰以後,這位老兄給我們進獻了一個成語“紙上談兵”。

不得不說,世子爺是個樂於分享之人,很布衣哪。這不,迫不及待地就把馮過用了一刻鐘寫下的《陋室銘》拿出來與人分享了,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收藏好的東西不肯示眾,那是缺心眼。

世人聽聞此節,奉迎的方向無痕轉移,切換自如,天衣無縫。

至於應素白,傳聞也自贖其身,倒是在城郊(據知戀人流露,便是在吉陽山腳,距小駱村一裡)購了屋居,但仍回“瓊台”排戲,偶爾還會登台獻藝,“戲癡”之稱名副實在。

評花榜發榜以後,不但榜上馳名,特彆是名次靠前的名花們今後買賣昌隆,支出驟增,就連寫薦書的秀才們,也因其文辭的素淨,是以多了些在報上露臉的機遇,能夠多收點潤筆。

無它,評花榜發表,正如瞻望的普通,狀元董小宛、榜眼應素白、探花馮倩倩——馮小七撇撇嘴,中了小李飛刀的毒,總覺著“探花”這個稱呼夠詩情畫意,也最動聽動聽——昌人李淖在《秦中歲時記》中寫道:“進士杏園初宴,謂之探花宴。差少俊二報酬探花使,遍遊名園,若彆人先折花,二使者被罰。”“探花郎”美稱由此而來。

這屬於捧文的。

評花榜采取現場賞花籃及薦書投票體例,分一甲三名,二甲三十名,其他有得票者均列在三甲,並在報上公佈當選者的姓名、玉照(可彆小瞧了畫工的技藝,那絕對是惟妙惟肖、活矯捷現的)、居處,還附上文人們擁戴的酸溜溜的讚詞。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