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宋_第四十八章 賢能奸邪一卷顯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因而王衝一麵鼓動王彥中在傳授禮節之餘,也談談易學根本,一麵拿這書擠兌顧豐。合作之下,顧豐不得不將有償小課改成無償大課,還跟公試聯絡起來。

王衝揣摩作論的大旨,該是歌頌趙佶和在朝的“政和”,誇大在用人上的“和”。由上“深切分解”趙佶用人恰當,乃至繼述之舉對峙到現在,得了天下亂世。由下抒發至蜀中麵前麵對的蠻夷威脅,誇大在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麵下,隻要用人恰當,晏州蠻這等跳梁小醜,必如土雞瓦狗,在“政和”的巨大光輝下,分分鐘灰灰。

未幾時,華陽縣學的題卷被一份份挑出來,閱卷官的神采或烏青或漲紅。

張浚指責範小石所引王安石易學的乾卦一解,說這是大不敬。這傢夥還是在用洛學之易,以為九三是臣位,九五是君位。王安石易學裡談九三至九五之替,在洛學看來,就是篡逆之行。即便是賢人,也會視君位為至高位,守住臣位就是至聖之道。

王衝懶得跟張浚辯論,乾脆忽悠一通,卻不料這話彷彿戳中了張浚甚麼心機,他也呆住了。

張浚沉默好久,再道:“晏州之亂,傳聞是因瀘帥賈宗諒急於開邊,決計挑釁所至。當今天下,奉王荊公新學為經旨,卻為何亂象幾次,大家皆言朝綱不振,社稷有難,這隻是在朝之誤嗎?”

細心一問,才知是瀘南那邊的晏州蠻反叛。傳聞蠻酋卜漏鼓勵各族蠻夷起兵,在上元節那一日攻破了梅嶺堡,知砦高公老之妻被擄走。高公老是誰冇人體貼,可他老婆來頭太大,是官家的侄女。

公試日,因為許光凝和盧彥達都同意華陽縣學如旁縣例公試,並且還開先河地臨時用府學公試的試卷,也與府學一同評卷。寶曆寺就被成都府所差禁軍封了寺,一百多縣學門生集合在殿堂裡測驗。

居養院掃雪這場“社會實際活動”,對華陽縣學這幫讀書人的震驚很大,不但集英社開端有了凝集力,連經義治事兩齋的門生都已隱然視相互為一體。這一點不但在晨練和課餘玩樂中有所表現,就連上課,兩齋的誦書聲也有些分歧了。

“大師都還幼年,學海無涯,待學有所成,又看破了人間,再辯也不遲。喏,我這有景數之學,便是你所不知的,好好學學,才知六合之大。”

脾氣中人的蘇東坡以為君子當明脾氣,明脾氣纔是誠,而程頤那種道學先生的“絕情抑欲”行動,就是虛假小人之行。元佑更化時,蘇東坡頻頻以此諷刺程頤,這也是蜀洛黨爭的學理本源。

範小石道:“九五於人道為君,於天道為至,九三至九五,是天道所顯。就如初九進至九三,九四進至上九,既有其位,既有變爻,焉得不替?易本是生生不息!王荊公解乾卦,是言天道之變。而於人道識此變,是以學而至,何言君臣之說?篡逆之行更無從談起。”

公試考經義、論、策三場。經義對王衝來講太簡樸,不管是大經《易官義》、《詩經》、《書經》、《周禮》、《禮記》,還是兼經《論語》、《孟子》,這些書都在他腦筋裡,底子就是開卷測驗。彆人都是選修一門大經加兩門兼經,他是隨便來甚麼都無懼。

重點是論和策,策很簡樸,就是針對詳細題目談處理體例,論是論義理,最見功底和所學背景。

“晏州蠻反叛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