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詞意由蒼茫悲壯,而轉入詳確深思,由仰觀而轉至俯察,又見到處皆是一片乾枯之氣象。“紅衰翠減”,乃用玉溪墨客之語,倍覺風騷含蓄。“苒苒”,正與“漸”字相為照應。一“休”字寓有無窮的感慨愁恨,接下“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寫的是長久與永久、竄改與穩定之間的這類直令千古詞人思考的宇宙人生哲理。“無語”二字乃“無情”之意,此句包含百感交集的龐大心機。
此詞開首兩句寫雨後江天,澄徹如洗。一個“對”字,已寫出登臨極目、望極天涯的境地。當時,天氣已晚,暮雨瀟瀟,灑遍江天,千裡無垠。此中“雨”字,“灑”字,和“洗”字,三個上聲,循聲高誦,定覺素秋清爽,無與倫比。
宋朝:柳永
瀟瀟:風雨之聲。一番洗清秋:一番風雨,洗出一個淒清的春季。霜風淒緊:秋風苦楚緊急。霜風,秋風。淒緊,一作“慘痛”。是處紅衰翠減:到處花草殘落。是處,到處。紅,翠,指代花草樹木。語出李商隱《贈荷花》詩:“翠減紅衰愁殺人。”苒(rǎn)苒:垂垂。
麵對著瀟瀟暮雨從天空灑落在江麵上,顛末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涼明朗。苦楚的霜風一陣緊似一陣,關山江河一片冷僻冷落,夕照的餘光暉映在高樓上。到處紅花殘落翠葉枯落,統統誇姣的風景垂垂地衰殘。隻要那滾滾的長江水,不聲不響地向東流淌。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淒緊,關河蕭瑟,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渺邈:悠遠。淹留:久留。顒(yóng)望:昂首瞭望。誤幾次、天涯識歸舟:多少次錯把遠處駛來的船當作心上人回家的船。語出謝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天涯識歸舟,雲中辯江樹。”爭:怎。恁(nèn):如此。凝愁:憂愁固結不解。
這首詞翰法佈局精密,寫景抒懷融為一體,以鋪敘見長。詞中思鄉懷人之意緒,展衍儘致。而白描伎倆,再加淺顯的說話,將這龐大的意緒表達得明白如話。如許,柳永的《八聲甘州》終成為詞史上的豐碑,得以歌頌千古。全詞景中有情,情中帶景。上片於絢麗的秋景當中含有苦楚傷感之柔情,下片於纏綿的離情中帶有傷感之景,前後景象交相輝映。上片寫觀景,雖未點明登樓而登樓之意自明;下片於“依雕欄處”再點登樓,起到了首尾照應感化。筆法之高深,於此可見,作者不愧為慢詞的奠定人。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裡渺邈,歸思難收。歎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才子妝樓顒望,誤幾次、天涯識歸舟。爭知我,倚雕欄處,正恁凝愁!
自“漸霜風”句起,以一個“漸”字,領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漸”字承上句而言,當此清秋複經雨滌,因而光陰風景,遂又生一番竄改。如許詞人用一“漸”字,神態畢備。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覺冷風忽至,其氣淒但是遒勁,直令衣單之遊子,有不成禁當之勢。一“緊”字,又用上聲,氛圍聲韻寫儘悲秋之氣。再下一“冷”字,上聲,層層逼緊。而“淒緊”“蕭瑟”,又皆雙聲疊響,具有很強的藝術傳染力量,緊接一句“殘照當樓”,境地全出。這一句出色處“當樓”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氣一起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