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府,原名“明州”,洪武年間,為避國號諱,朱元璋采取鄞縣讀書人單仲友的建議,取“海定則波寧”之義,將明州府改稱寧波府。
汪雲生一怔,道,“這應當不太能夠吧?寧波知府向來對這些走外洋貨的庇護有加,這些人可都是他的財路,他殺他們做甚麼?”
秦書淮道,“汪舵主,你可知趙熙年在揚州的故鄉,被人滅門了?”
汪雲生深思了一會,說道,“如果有人殺了他百口,那必定也籌辦殺他。他這些天一向冇呈現,必定是躲起來。如果要躲的話,我以為他會躲在寧波府,因為那地兒他熟啊!彆的,好歹寧波知府是趙家的背景,他能夠求寧波知府庇護。”
汪雲生點頭道,“秦幫主,這個我就不曉得了。趙振山歸去以後,趙熙年就領受了他的買賣。前陣子他還來我這喝茶,看上去表情不是很好,還說想回揚州故鄉,想坐我們的商船歸去。我問他回家如何不坐客船,商船的前提可不好。他說有些貨要趁便帶歸去。本來說好的這幾天他就過來,不過一向冇來,也不曉得甚麼啟事。”
以是,寧波府的對外貿易傳統源遠流長。即便現在崇禎宣佈天下海禁,但這裡的私運貿易仍然極其昌隆。以趙老爺為代表的一批私運販子,在促進了明朝對交際換的同時,也養肥了一多量東林黨官員。
“那他就冇有朋友嗎?買賣場上的也算。”
秦書淮想了想,說道,“汪舵主,那你以為這個趙熙年現在是在寧波府還是在杭州府?”
汪雲生又點頭,說道,“這個我就不太清楚了。我就曉得他們和寧波宦海裡的人乾係不錯,上至府台大人下至各地知縣,以及本地各衛所的批示、把總,和趙家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絡。畢竟走外洋貨的,秦幫主你也曉得,不走通宦海這條道是不可的。”
對於秦書淮,這片地盤另有著彆的一層分歧平常的意義。
“冇錯,有這個能夠。”汪雲生點點頭說道。
話說到這份上,秦書淮也就不好過量粉飾了,說道,“這個案子恰好被我撞上,擺佈閒的無聊,就想探個究竟。能查出來最好,查不出嘛就算了。”
過了會,他俄然又道,“對了,我想起了一件事,那就是幾個月前寧波府的海沙幫老邁鄭信山來我這喝茶的時候,也提起過趙熙年,說趙熙大哥弟送了他一塊懷……懷甚麼來著,西洋貨。”
汪雲生玩味地一笑,說道,“這個案子也就秦幫主敢查吧。換做是其彆人,就算曉得幕後之人是誰恐怕也不敢說。趙家獲咎的人,絕非等閒之輩啊。”
幾人馬不斷蹄地趕路,為了遁藏官兵,根基隻走巷子和小鎮,繞開了大城。自杭州出後,路過紹興、上虞、餘姚,顛末一天一夜的趕路,終究到達了寧波府。
汪雲生道,“秦幫主,莫非你是要查趙家滅門慘案的幕後黑手?”
兩人又客氣了一番,時候已近中午。汪雲生作為東道主,天然要請秦書淮一行人用飯。秦書淮也不客氣,在他那酒足飯飽以火線才籌辦告彆。不過考慮到杭州府的人能夠也收到了揚州府的通報,在通緝本身,以是秦書淮還是提出請汪雲生幫手,讓他們安然出城。
秦書淮想了想,說道,“有事理。照你這麼說,他現在已經被寧波府抓了也說不定。”
汪雲生神采驀地一變,問道,“真有此事?是何人這麼暴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