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無敵鐵軍_第143章 小時了了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東晉是典範的門閥政治,世族門閥完整把持中心政權。九品中正製成為門閥貴族仕進、升遷和把持政治的東西,進一步建立了“舉賢不出世族,用法不及權貴”的政治原則,導致了“貴仕素資,皆由門慶,平流進取,坐至公卿”的征象。高門士族世代擔負高官美職,豪門地主則無進升之階。

當代府邸門前講究門高於路,股門前要有台階,這台階可不能隨便修,也要遵循軌製來。6、七品官員門前台階不能高於二級,五品官門前台階不能高於三級,以此類推,台階數量最高不能超越八級,超越八級那就是九了,九乃數之極,那是代表頂點的數,除了皇上誰也不能用。跟著官員晉升,門前的台階數量會漸漸增加,文人們常常談的一個詞“進身之階”,此中的“階”就是從這兒來的。

郗超頓時語塞,訕訕然,俊麵羞紅。郗超年青時出色超群,放蕩不羈,有絕代之才,在士林中交遊遍及。他長於清談,觀點義理精美入微。尚未弱冠就闖了下很大的名聲,時人謂之:“大德絕倫郗佳賓,江東獨步王文度。”說的就是郗超與王坦之。

門楣也有辨彆,普通按二,四,十二之數。簡樸來講,門楣上有兩個戶對的,對應的是五至七品官員;門楣上有四個戶對的,對應四品以上官員;至於十二個戶對的,則隻能是親王以上的品級才氣用,換句話說,即便是皇親國戚,不是封王的也不敢建三開門,嵌十二個戶對!戶對的形狀也是有規定的。文官用方形,武官用圓形。

自從平滅成漢,平蜀之戰使得桓溫申明大振,朝廷顧忌不已,擔憂他今後難以節製。大司徒、會稽王司馬昱隻得讓揚州刺史殷浩參與朝政,製衡桓溫。隻是非常可惜,司馬昱所托非人,殷浩以見地度量、腐敗高遠而富有雋譽,但是倒是一個眼妙手底,急功好利之人。為分潤軍功,不讓桓溫獨享東晉擎天柱之名,在倉促籌辦就開端北伐,殷浩數次北伐,欲進據洛陽,修複園陵,但卻多次敗北。軍需物質更被打劫殆儘,朝野痛恨不已。永和十年(354年)正月,桓溫上奏朝廷,列舉殷浩罪行,迫使朝廷將殷浩廢為庶人。今後,朝廷表裡大權儘歸桓溫,朝中已無人再能製衡桓溫。

此時桓溫是東晉大司馬,按製他的府邸可以是三間五架,留八個戶對。但是高敬宗呢?隻是百姓,他即便建府,也不能留戶對,不然就是違製。這個罪名在當代相稱嚴峻,輕者抄家,重者誅殺三族。身為百姓,竟然敢向當朝一品大司馬求親,這就是對桓溫的最大欺侮。桓溫的女兒不管樣貌品德如何,哪怕是瞎子瘸子,她要嫁也隻能嫁與公候後輩。

自古以來,中國人結婚講究門當戶對。這個所謂的“門當”和“戶對”,實在代表一層意義。既其仆人的家世、財產和職位。

桓溫聞陳應此言,頓時驚詫。如果一個十五歲的少年能夠精通《毛詩箋》、《春秋左氏傳》、《論語集解》,《詩經》、《論語》倒背如流,足可可謂神童。

“郗參軍、習彆駕,二位謬矣!”陳應笑道:“有道是高門嫁女,低門求婦。現在仰仗桓大司馬的權勢,何需仰仗後代婚姻維繫家屬好處?”

桓溫見以辯才機靈而聞名的郗超吃憋,頓時大樂。此時桓溫看陳應這個瘦子自始至終,神態自如,安閒不迫,舉止蕭灑磊落。頓時起了愛才之心。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