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無敵鐵軍_第213章 合作的基礎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張玄之此言一出,高敬宗臉上就暴露了玩味的笑容。見張玄之既改了口稱本身為都督,口中又說“我軍”,明顯已經認同了本身是北府軍的一分子。高敬宗道:“這也是一條體例,隻是有兩個難點。”

這又是一個困難,高敬宗就算能夠占有了睢縣縣城的糧倉,城內存糧足有三百餘萬石,聽上去糧食非常多。究竟上如果把睢城關押的青壯、婦女連同睢縣城本地百姓和北府軍軍民計算出來,均勻分攤下來。這些糧食僅夠半年食用。但這時想想戰役一打起來,半年轉眼即過,若不未雨綢繆,必有近憂。

後代曾有人笑談美國總統充其量不過是天朝一介鎮長的程度,這固然有調侃的成分。不成否定,這說的倒是究竟。論起玩政治聰明,高敬宗這個兩世為人的門外漢,還真不敷看的。

崔逞闡發道:“晉室朝廷采取都督稱臣,不過不是我們兩家兵戈的時候采取,而是比及敵我兩邊勝負將決的時候,或者比及燕國攻陷睢縣後累得筋疲力儘的一刻。當時候,燕國或者將墮入兩難,他要麼單獨扛住晉國傾國之兵和氐秦的聯手進犯,要麼就得接管晉室朝廷的條目……不過,那些和我們北府軍都已經冇有甚麼乾係了,因為到了阿誰時候,我們都已經成了一堆枯骨,在鬼域之下作壁上觀了。”

崔逞見高敬宗沉默不語,就曉得高敬宗一時之間難以定奪。頓了一頓道:“都督,此時當斷不竭,反受其亂!”

在這個天下上,冇有永久的朋友,隻要永久的好處。等價互換的原則。不但在闤闠上行得通,在國與國之間也行得通,隻不過摻雜了政治與軍事身分以後,買賣的情勢就會變得龐大,乃至冇法停止。

“晉室朝廷固然明麵是天下正朔,天下共主!但是朝廷本身卻冇有甚麼氣力、影響力。”崔逞接著道:“大要下屬馬氏號令天下,但是江左四大師族以及僑姓四大師族,這大八家屬纔是決定朝廷政治走向的首要力量。哪怕朝廷想要攙扶都督製衡桓溫,卻冒犯了八大師族權力的均衡,這八大師族部必將不平。不到萬不得已時,朝廷是不會等閒這麼做的。何況對朝廷來講,桓溫始終都是懸著他們頭上的一柄利劍。現在桓溫在姑孰(明天安徽當塗)大青山設鎮府,長年駐守水陸步騎兩萬餘人馬。一旦桓溫鋌而走險,西府精兵可逆流一時兵臨建康城下。”

崔逞還冇有說話,張玄之便道:“都督,這又有何難?隻要都督遣使入晉,上表稱臣,我軍就有了退路!”

崔逞苦笑道:“都督,兩邊氣力不對等,底子就冇有合作的根本。”

如果說有能夠的話,高敬宗但願東晉朝廷給他一點生長的機會和空間。隻不過這太抱負化了,打敗或毀滅一小我,最好的機會是趁其強大的時候,如答應以事半而功倍。

高敬宗道:“這麼說稱臣東晉朝廷這一條戰略是行不通了?朝廷不會接管本都督稱臣?”

張玄之道:“都督大謬矣。今時分歧以往。當年桓溫攻滅成漢,雖聲望大盛,但羽翼未豐。朝廷諸公擔憂桓溫壓抑不住冉閔,故欲諸胡之手,減弱冉閔。但是不測變故,冉閔竟然怒而稱帝,就引得朝廷諸公勃然大怒。現在桓溫二次北伐,幾近全功,光複古都洛陽,更讓桓溫陣容一時無兩,朝廷諸公擔憂桓溫不受壓抑,隨命揚州刺史殷浩製衡桓溫,誰曾想殷浩不過一介冬烘,金玉其外,敗絮此中,勞師遠征,損兵折將,讓朝廷顏麵儘失。現在桓溫之勢瘋漲,朝廷急需一個能夠製衡桓溫之人。如果不出不測,都督既要稱臣朝廷,朝廷不但不會拒之門外,反而會給都督高官顯爵,以均桓溫之勢。”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