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列國誌_第133章 說秦君衛鞅變法辭鬼穀孫臏下山(1)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衛鞅因而定變法之令,將條目呈上孝公,商討伏貼。未及張掛,恐民不信,不即推行。乃取三丈之木,立於鹹陽市之南門,使吏守之,令曰:“有能徙此木於北門者,予以十金。”百姓觀者甚眾,皆中思疑怪,莫測其意,無敢徙者。鞅曰:“民莫肯徙,豈嫌金少耶?”複改令,添至五十金。世人愈疑。有一人獨出曰:“秦法素無重賞,今忽有此令,必有計議。縱不能得五十金,亦豈無薄賞!”遂荷其木,竟至北門立之。百姓從而觀者如堵。吏奔告衛鞅,鞅召其人至,獎之曰:“爾真良民也,能從吾令!”隨取五十金與之,曰:“吾終不失期於爾民矣。”市人相互傳說,皆言左庶長令出必行,預相誡諭。次日,將新令公佈,市人聚觀,無不吐舌。此周顯王十年齡也。隻見新令上雲:

仁義非同功利謀,紛爭誰肯用儒流?子輿空挾圖王術,曆儘諸侯話不投。

鞅知民氣已定,擇日遷都。雍州大姓徙居鹹陽者,凡數千家。分秦國為三十一縣,開墾田畝,增稅至百餘萬。衛鞅常親至渭水閱囚,一日誅殺七百餘人,渭水為之儘赤,哭聲遍野,百姓夜臥,夢中皆戰。因而道不拾遺,國無盜賊,倉廩充沛,勇於公戰,而不敢私鬥。秦國強大,天下莫比。因而發兵伐楚,取商於之地,武關以外,拓地六百餘裡。周顯王遣使冊命秦為方伯,因而諸侯畢賀。

新令既出,百姓群情紛繁,或言不便,或言便。鞅悉令拘至府中,責之曰:“汝曹聞令,但當奉而行之。言不便者,梗令之民也;言便者,亦媚令之民也。此皆非良民!”悉籍其姓名,徙於邊疆為守兵。大夫甘龍杜摯私議新法,斥為庶人。因而門路以目相視,不敢有言。衛鞅乃大發徒卒,築宮闕於鹹陽城中,擇日遷都。太子駟不肯遷,且言變法之非。衛鞅怒曰:“法之不可,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不成加刑;若赦之,則又不法。”乃言於孝公,坐其罪於徒弟。將太傅公子虔劓鼻,太師公孫賈鯨麵。百姓相謂曰:“太子違令,且不免刑其徒弟,況彆人乎?”

又過五日,景監入侍孝公,孝公方喝酒,忽見飛鴻過前,停杯而歎。景監進曰:“君目視飛鴻而歎何也?”孝公曰:“昔齊桓私有言:‘吾得季父,猶飛鴻之有羽翼也。’寡性命令求賢,且數月矣,而無一奇才至者。比方鴻雁,徒有沖天之誌,而無羽翼之資,是以歎耳。”景監答曰:“臣客衛鞅,自言有帝、王、伯三術。曏者述帝王之事,君覺得迂遠難用,今更有‘伯術’欲獻,願君省斯須之暇,請畢其詞。”孝公聞“伯術”二字,正中其懷,命景監即召衛鞅。鞅入,孝公問曰:“聞子有伯道,何不早見教於寡人乎?”鞅對曰:“臣非不欲言也。但伯者之術,與帝王異。帝王之道,在順民情,伯者之道,必逆民情。”孝公勃然按劍變色曰:“夫伯者之道安在?其必逆情麵哉!”鞅對曰:“夫琴瑟不調,必改弦而更張之。政不更張,不成為治。小民狃於目前之安,不顧百世之利,可與勝利,難於慮始。如季父相齊,作內政而寄軍令,製國為二十五鄉,使四民各守其業,儘改齊國之舊。此豈小民之所樂從哉?及乎政成於內,敵服於外,君享其名,而民亦受其利,然後知季父為天下才也。”孝公又曰:“子誠有季父之術,寡人敢不委國而聽子!但不知其術安在?”衛鞅對曰:“夫國不富,不成以用兵,兵不強,不成以摧敵。欲富國莫如力田,欲強兵莫如勸戰。誘之以重賞,而後民知所趨,脅之以重罰,而後民知所畏。獎懲必信,政令必行,而國不強大者,未之有也。”孝公曰:“善哉!此術寡人能行之。”鞅對曰:“夫強大之術,不得其人不可;得其人而任之不專,不可;任之專而惑於人言,二三其意,又不可。”孝公又曰:“善。”衛鞅請退,孝公曰:“寡人正欲悉子之術,何如遽退?”鞅對曰:“願君熟思三日,主張已決,然後臣敢儘言。”鞅出朝,景監又咎之曰:“賴君再三稱善,不乘此罄吐其所懷,又欲君熟思三日,無乃為要君耶?”鞅曰:“君意未堅,不如此恐中變耳。”至明日,孝公令人來召衛鞅,鞅謝曰:“臣與君言之矣,非三今後不敢見也。”景監又勸令勿辭,鞅曰:“吾始與君約而遂自失期,異日何故取信於君哉?”景監乃服。至第三日,孝公令人以車來迎。衛鞅複�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