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撫天下_第二十二章 步入翰林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這時身後一個聲音道:“冇想到啊,伯元,這一舉落第不說,還授了翰林院的庶吉人。老夫看你們這些年青人啊,還真有點戀慕呢。”轉頭看時,本來是錢大昕到了,阮元趕緊作揖拜過,也向錢大昕先容了錢楷。錢楷天然早聞錢大昕之名,隻是無緣一見,這時不免獎飾了幾句。

而殿試之前,考生須將父祖三代姓名家世填寫清楚,乾隆曉得本身祖父是阮玉堂,不是難事,但從阮玉堂遐想到盧見曾,足見乾隆對於大小官員瞭如指掌。隻好照實答道:“皇上聖明,臣祖父……祖父曾任遊擊,在揚州亦閒居多年,彼時與盧大人有舊,便謄寫得舊書一部。不料皇上如此體恤,此等小事,竟要皇上過問。”

所謂清字,即本日所稱滿文,清朝首要文書,常常要用滿漢兩種筆墨,故而固然清字利用越來越少,朝廷卻一向需求培養會寫清字的官員。阮元和錢楷聽了,也各自點頭。

阮元聽了,當即大喜,道:“能得先生教誨,阮元自是不堪幸運。”

隻是這個時候,阮元也不清楚將來還會產生甚麼。

“不錯,恰是蔡襄。”乾隆仍未昂首,道:“朕前日看《宋史》,隻覺蔡君謨也是小我才,他在外救荒安民,在內裁抑度支,均有能名。昔日朕隻當他直言敢諫,並無實績,是朕藐視了他。”

阮元趕緊再次跪下,等候乾隆旨意。

所謂《開成石經》,是唐朝官方刻於石板的十二部儒家典範,自刻成以後千年,一向儲存在西安。此時考據之風大盛,故而學者們都但願以唐人版本為底本,重新訂正儒家典範。畢沅此時上書,便是因學者之議。

想了想又歎道:“蔡君謨隻說夏竦奸邪,可如果局外之人,隻怕還覺得他傾陷彆人呢。但不管如何,他終是個君子,這篇字寫得也不錯。”說著取過一方小印,蓋在蔡襄筆跡之旁,此次書法賞識活動就算結束了。

眼看阮元神采言語,確是誠心,乾隆也更加放心,道:“當年盧見曾的事,不但劉統勳力主他無罪,你江淮鹽商,著力也自很多,特彆是廣達……阮元,江春江廣達,是你舅祖,是也不是?”

錢楷道:“便是如此,伯元冇來由改學漢書啊?和珅又是如何說的?”

引見之前,另有一次朝考,隻要闡揚普通,名次也不會有太大竄改,阮元朝考成績是第十名,仍然名在前線。

錢楷聽了自也不甘逞強,道:“伯元,這書法講的是一法通,萬法通,有這些年四庫館的功底在,我甚麼字寫不好呢?待你我進了翰林院,我讓你看看我真正的工夫!”

隻見殿後一乘軟輿,垂垂行至殿前,軟輿上緩緩走下一人,天然便是狷介宗乾隆天子了。眼看乾隆在寶座上坐定,樂工領奏隆平之章、慶平之章,大學士將黃榜授予禮部尚書,張了榜文。鴻臚寺官員唱名道:

眼看進士傳臚禮畢,一名禮部官員又出來宣旨,道:“奉天承運,天子詔曰:蒲月七日,著以下人等,至圓明園勤政殿引見!胡長齡、汪廷珍、劉鳳誥、錢楷……阮元、張錦芳、施杓……那彥成、達林、劉鐶之……不得有誤,欽此!”

錢楷卻問道:“先生,我傳聞淵如兄入翰林時,便已是榜眼編修,他才調出眾,翰林散館,當持續留在翰林以備文章之用,卻如何改部了呢?”本來翰林最優之人,散館後足以留在翰林,散館時名列二等的纔會改任六部。依孫星衍才調,似不至於改部。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