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撫天下_第二章 詩文天地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阮元和焦循轉頭看時,隻見江昉陪著一名先生,緩緩走到家塾正堂。那先生高大肥胖,臉上笑嗬嗬的,倒是非常馴良可親,一部長鬚直垂至腹,又平增了些氣度。這時隻聽江昉說:

但林氏也清楚,阮元纔剛六歲,讀書有猜疑,亦或不能瞭解之處,也是普通,如果就如許半途而廢,才能夠遺憾畢生。因而一如既往,溫和的看著阮元問道:“元兒畢竟還小,有些字用的少,看不懂記不住也是常事啊,便是讀書多年的秀才,也有很多唸白字的呢。”

次年入春,阮元便回到揚州,來到康山江府就學。江家豪華氣度,阮元頗不風俗,所幸江府另有通往家塾的側門,便隻走側門一邊,也不與江家後輩做其他來往。

“爹爹,那殷紂王做了甚麼,讓那麼多人都反對他呢?七十萬人打三十萬人,底子不會輸的啊?”阮元對這個題目一向很不睬解。

伴計卻冇那麼眼尖,一邊把鋪子裡東西清算好,一邊和阮承通道:“看你躲雨不輕易,棚子我們就不撤了,客長情願坐就坐著吧。”說罷,幾個伴計接踵走了,隻留下阮承信一人。

“但是娘說戰役一下子就打完了啊?”阮元不解的問。

江春江昉兄弟倒也冇忘了阮家,阮玉堂歸天之時,還一度籌了錢籌辦佈施阮承信。但彼時阮承信家業還算殷實,想著即便是貧者也不該受嗟來之食,更何況本身,便婉拒了江家。而江太夫人也已經在十四年前離世,阮江兩家雖是姻親,卻也因長年不走動,早陌生了。阮承信安貧樂道,本已垂垂忘了江家,誰知這天拾金不昧,竟又讓他趕上江昉。他少年時見過江昉一麵,可並未在乎,是以此時已經忘了,不想江昉卻還記得他的模樣。

“……那一日,周武王親率戰車四千輛,大兵三十萬,齊齊向著朝歌城進發,眼看得前麵便是殷商紂王的雄師。此時,探馬來報,說紂王雄師,足有七十萬之眾……”阮承信這些數字倒也不是空穴來風,一半是《史記》原文,另一半是本身按照戰車數量推算而知。雖說自古以來,《史記》中這些上古數字便時有質疑之聲,但這是為了講故事,阮承信便寧肯托其有,把書上數字照搬了過來。阮元平時所知盛況,隻要廟會,不過成百上千人,哪見過幾十萬人的步地?一時長大了嘴,聽得有滋有味。

“聽你口音也是本地人,客長是常日不消‘大連’,不知這加了新奇斑魚的‘大連’,便全揚州最便宜的麪館,也不會低於三錢麼?”阮承信看他這店麵頗大,內裡棚子隻是一部分,又加上雨勢漸大,店家便是多收點錢,也是常事。又覺伴計口氣,似有調侃之意。本身也非常讀書人身份自矜,不肯暴露窘相,乾脆一咬牙,點下了這份“合鯖”。

沿江公眾越來越多,可也冇人情願去救火。

“客長要個‘合鯖’嗎?上午新到的斑魚,正新奇呢。”伴計問道。“合鯖”指的是麵中帶上成塊魚和肉,阮承信想著“大連”都點了,再點些也無妨,便應了一聲。

阮承信還想婉拒,江昉早已會心,正色道:“聽孃舅一句話,你是讀書人,尚寒素、重時令,不為五鬥米折腰,這是你的事。元兒纔剛上學的孩子,有前提來江家讀書,你為甚麼要幫他回絕呢?彆的事由你,孩子的事,他舅祖說了,得算數。”說到最後,已是麵色凝重,容不得阮承信回絕。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