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撫天下_第九十七章 虎兕出柙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誠齋、蘇中堂,朝廷用人,我最是清楚。誠齋還在戶部,大吳教員在都察院,文官咱就能壓住一半,禮部、刑部、工部向來參決大事有限,即便天下有變也難有作為。文官的另一半,要看吏部,眼下兩個吏部尚書都不在都城,鐵保畢竟隻是個侍郎,另有我兼領一部分吏部要務,想來也不敷為慮。眼下我所擔憂的,主如果兵部。”和珅雖看來恍忽,但對於朝中官員擺設,仍然瞭然於胸。

“到了,我看阮元那小子在杭州,倒是循分,一向在說你的好話,吳教員做了浙江學政,那他該離職了,前麵嘛……”福長安夙來對阮元不算友愛,但此時眼看本身這邊可用人馬有限,也同和珅一樣,想著在這些“邊沿人物”身上碰碰運氣。

“皇上所言,是指中外各部八旗綠營嗎?”紐祜祿氏問道。

“和公相,這董誥返來,也不過是在刑部掛個閒職,我也兼領刑部之事,有我看著呢,他冇甚麼作為。”蘇淩阿道。所謂“公相”乃是比“中堂”更高的敬稱,如果大學士冇有公爵之位,極難稱得上“公相”。實在阿桂活著時也能夠被稱作阿公相,可阿桂絕少憐憫奉承之人,如許稱呼他也不會多得甚麼好處,是以叫阿公相的人一向未幾。但大師都清楚,對和珅極儘巴結,本身便會財路滾滾,是以爭呼應和,一時不斷。這時和珅升了一等公,蘇淩阿的用語天然也有了竄改。

就如許,第二天嘉慶與和珅一同向乾隆保舉了阮元,都言稱兵部現有官缺,阮元在浙三年,政績出眾,足以擔此大任。乾隆看嘉慶與和珅竟然如此分歧,心中未免也有些驚奇,可阮元本來就是本身想要重用之人,因而也準了二人之議,製定了升任阮元做兵部右侍郎的聖旨。恰好錢楷守製歸京,乾隆想讓他做廣西學政,就趁便讓他取了聖旨,前去杭州為阮元宣旨。

“那皇上可有人選了?”紐祜祿氏問道。

“至於福長安,現下想來,他又有甚麼不滿足的?他授任軍機大臣之時,才二十歲,都是二品侍郎了。若不是他阿瑪傅文忠公,他憑甚麼那般年紀,就進軍機處啊?致齋……”說到這時,馮霽雯好不輕易凝集起的力量,也垂垂消逝了下去,隻得緩緩輕聲道:“最後……還不是你們……你們貪得無厭,纔會走到本日。如果你們當時循序漸進,多積些資格,再去統兵,我想也不會……”但是和珅、福長安何時任官,該做甚麼事,也不是他們能夠決定的。

“那你又是如何想的?”和珅問道。

不過回想一番,蘇淩阿之言彷彿也有事理,福長安也對和珅道:“致齋,方纔這兩件事我想著也有聯絡,阮元不做浙江學政了,兵部又恰好有個缺要補,如果我們動手慢了,莫非皇上就不會去考慮這個位置嗎?皇上和阮元若強拉乾係,傳聞還都是朱珪門下呢。以是這件事隻要早做,才氣拉住了他。我也想清楚了,兵部要用,最好還是用個能人,台費蔭那般全無用處,大事上幫不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