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衝_第三十三章:估分(上)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傳聞又要費錢買電腦,常母有點心疼錢。

“對!估完後第二天發誌願表,16號交,估計22號擺佈能出成績,以是明天早晨我住黌舍。”

第二是考完試先出分數再填報誌願,而98年是先填誌願再出分,夾中間最首要的就是估分。相稱於兩次盲選,每次都有點碰運氣。常父不止一次傳聞有人因估分和誌願題目與目標擦肩而過不得不複讀,浪費錢事小,喪失一年時候才賠不起。

常父在心態上很難接管這類化公為私的做法,廠帶領采辦工廠股分的錢99%都是銀行存款,小我隻出了3-5萬,即是他們用了這筆小錢做槓桿,依托政策把建國40年來幾代工人階層辛辛苦苦堆集起來的、具有上億資產的國有大型企業變成了小我財產,這和蘇聯崩潰時寡頭併吞國度財產有甚麼辨彆?作為老黨員的他當然看不慣,可惜人微言輕,上頭定下的事是你戔戔一個副科級乾部可反對的麼?

他倒吸一口寒氣:真如果620分又不挑專業的話,印象中貌似能夠上北大了,直接填汗青係或考古係的話必定能夠。

“多少錢?”

如許龐大的家庭轉折也形成常天浩思惟上的打擊,他從一個熟諳馬列典範的青年門生在厥後慢慢竄改成引經據典的攻訐者,他不是普通的漫罵和攻訐,而是用典範辯駁實際,用體製辯駁政策,用汗青反對實際――要麼你承認之前是錯的,要麼你承認現在是錯的,你不能既要當××又要立牌坊。

“去闤闠買了根皮帶,本來那根有點不太好用了,然後又去電腦城逛了圈,看中一台條記本電腦。”

“這麼貴?”常母抬開端,“家裡不是有電腦麼?”

“這兩天去逛了那裡?”

“哦,我覺得問皮帶呢……”常天浩把明顯花280元買來的金利來講成75元,然後槍口一轉說電腦,“條記本略微有點貴,得要1萬多,差未幾1萬2千塊錢。”

厥後全都是本身承擔的。

1998年高考形式和前麵比有很大辨彆,首要表現在兩點上:

“75塊!”

“家裡這有點舊了,速率也慢,很多軟件都用不成,網也不能上。再說,要去上海念大學,這麼大機器搬來搬去也不便利……條記本就好多了,去圖書館查質料便利,暑假輕鬆一拎就能帶返來。”嘴上這麼解釋,常天浩內心竊喜:有1萬多電腦在前,金利來皮帶的事算放過了,明後天是不是再把皮鞋也一起矇混過關?

這下難受了,賭不賭呢?

第一是測驗時候,厥後從7月提早到了6月,從氣候角度而言利於考生更好闡揚;

至於轉製對不對,那要看站誰的角度來瞭解:你非說國有資產你想給誰就給誰,那當然無話可說,可如果你真說這個是全民統統製,那你起碼幫下崗工人把社保全交到位吧?

重生前他一向持有這類思惟,重生後這些已都不首要了,他現在一門心機隻想發財致富。對!常夫子的思惟境地已出錯了,從束縛全人類、將紅旗插遍環球的共產主義交班人的高貴任務感境地上出錯下來,變成了隻求小我進步和發財致富的小布爾喬亞了,嗯,還是那種熟讀馬列典範、用德國辯證法和汗青唯物主義武裝起來的小布爾喬亞,難搞得很!

父親毫不躊躇地點頭道:“如果你真考上滬江大學,爸爸就嘉獎你一台,當然預算不能超越12000塊!”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