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度為後:王爺,請自重!_第六章 波濤暗湧(二)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周昶景聞聲而出,遠遠就瞥見薛巾癱跪在地,倒感覺非常風趣,“今兒個母後怎有興趣來此?”

“這都是四弟此趟親身督辦的淮南王貢品,自不會差到哪兒去。”周昶景望著周筠生道,“此番,你且如何看得?”

太後嗅了一口,雖是百花奇香,非常刺鼻,卻覺身子頓覺舒坦了幾分。

周筠生抬眼看天,方纔晴空萬裡,這才一會早已黑雲密佈,怕是暴雨將至。一起想著,不知不覺竟來到了妙玉齋外。

周昶景苦笑,“國事確是繁多,還望母後體察。祖宗的端方不成亂,兒子都記取呢。入伏後,朕即開秀榜便是了,此處還得勞煩母後幫朕籌劃。”

周筠生禮拜三巡,“微臣大膽,曾聽聞,李垂白叟家這位大蜜斯,性子不好,常在閣房爭鬥,不懂禮數。如果派去和親,自是性子溫婉為妙,不然怕是要壞了我大鉞麵子。”

一句未了,太後掩麵而笑,牽過周筠生同坐道,“你這孩子呀,就彆跪著了。平日裡少見你如此多話,哀家總覺得你似你生母賢妃那般清心寡慾,一度都覺著你是否要去修道成仙。這會聽著,倒是寬解很多,也是個平常男兒的心嘛。”

周筠生又想起那日,母妃病榻前雙目含淚,欲言又止,似有有話要對本身說。隻是一口氣冇提上來,便今後天人兩隔。

院中荒涼,周筠生畢竟是冇邁過心中的坎兒,生生添了一份悲傷。

周昶景點了點頭,薛巾見機地退到身後。

世人聽罷,暗笑了幾聲。周筠生悄悄舒了口氣,也不接話,隻是笑著。

太後對勁道,“哀家該當為天子分憂,自是不在話下,天子用心前朝政事便是了。”

周筠生暗自揣測,方纔所言多少有些魯莽,怕是周昶景早已生疑,乾脆跪稟道,“臣每日奔波,一心隻為聖上分憂。隻是前幾日母妃忌辰,臣去佛國寺誦禱,巧遇了李家大蜜斯,算是有過一麵之緣,僅此罷了。還望皇上、太後明鑒。”

周昶景見他說的當真,微微皺起了眉頭,“未曾傳聞你對哪家女眷上心,這會竟對忠棣府的景象如此熟知,怕是與忠棣府私交已久罷?”

遠處的黑影諦視著年青的河陽王一舉一動,眼中閃過一絲不易揣摩的笑意。

太後點頭,“天子,哀家曉得你忙於政務,常日裡也便未幾說甚麼。可這會既是說到了婚事上,哀家又不得不提幾句了。這舉國以內尚未出閣之女子,現下可都待字閨中等你放榜。若再不下旨選妃,怕是官方農桑之期也要被你擔擱了。”

不幸生在帝王家,貳心道,卻不知說的是母妃,還是他本身。

“哀家乃後宮婦道人家,自是不該過問朝政大事。隻是這茲事體大,咱宮裡公主也好,宗室公主也罷,這也是後宮該為天子分憂之時。你那些個mm,尚未婚配的,隻要十三與十六,那兩黃毛丫頭,牙都未出全,更談不上塞外和親之說。”

他過分體味這個弟弟了,乃至於方纔那一絲不易發覺的慌亂,讓他驚奇不已。新主即位,最怕的是結黨營私,最恨的也是此。他未推測,常日裡他最倚重的四弟,竟也有瞭如許的嫌隙,無端叫人多生了幾分忌諱,也讓他更加如鯁在喉。

博山爐中禦香燃儘,世人遂散去。

周筠生跪謝,字字鏗鏘,“皇恩浩大,謝主隆恩。”

周昶景淡淡說道,“朕記得簫王妃歸天多年,你府中正妃之位空懸已久。現下你府上該隻要先帝時賜的朝鮮閔氏,且尚無所出,怕也是非常冷僻。皇室後輩,也該多想著開枝散葉,朕看你也甚是孤單,待到入夏,就給你指門好婚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