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輔與明珠、餘國柱訂交固結,每年糜費河銀,大半分肥,所提用河官,多出指授,死力庇護!臣固知其翅膀實繁,睚眥必報,伏見皇上求治,辯白刁滑,正朝野清除之會。竊思報效,不顧身家。”
郭琇,可謂大器晚成之典範,三十一歲方過了童試為秀才,隨即連中三元,三十九歲進京謁選時逢其父病逝,直到四十二歲纔到差吳江知縣。當時,為官者皆把江南三吳之地視為畏途,大多幾個月便掛冠而去。而郭琇卻道:隻要為地擇官,哪有為官擇地。到差以後興黌舍、禁私派、革火耗、清漕弊,為任八載深得百姓戀慕。
但“慶父不死,兵戈不止”,又有人告發郭琇在吳江縣令時坐侵米糧二千三百餘石,郭琇不得不到堂對證,可當堂鞠問,明珠、高士奇皆在屏風以後,主官底子不看不問,隻用酷刑夾板逼迫認罪。屢審屢夾,或三4、或五六,最多十二,直到最後郭琇得以恩敕回籍已是一年以後。
康熙二十五年,年屆五十的郭琇為江寧巡撫湯斌保舉,升任江南道禦史,自此得號:郭三本!
三本得名,天下大噪,然水滿則虧,直道難行,康熙二十九年,山東道禦史彈劾山東巡撫,巡撫為擺脫罪惡反咬一口說郭三本曾致書保舉部下被拒方有誣告,查實後部議郭琇私書罪擬杖刑,康熙曉得這是郭琇梗直敢言讓大家自危,擔憂一頓廷杖打死皇恩有加改降五品調用,然此時又有誣告說郭琇之父乃前明禦史家奴,讓康熙不得不讓郭琇休致回籍。
“賄銀本錢約四十餘萬,於本鄉置地步千頃,大興土木,修整花圃,杭州西溪,廣置園宅,竊思以覓館之窮儒,忽為數百萬之財主,金從何來?不過足給於各官,然官從何來,非侵國幣,即剝民膏。其罪可誅者三也。”
盤石為堅,置於火上烘焙至紅色,一瓢冷水澆上去,必定劈叭聲中做粉碎!
“日思采取,陷附大臣,攬事招搖,以圖分肥,凡表裡大小臣工,無不知其名,夫辦事南書房者,前後豈止一人,申明顯赫至此是其罪之可誅者一也。”
第三本,康熙二十九年,郭琇上《參近臣疏》,彈劾天子近臣,內廷少詹事大學士高士奇、原右督禦史王鴻緒和給事中何凱、修撰陳元龍等植黨營私、徇情枉法、貪汙自肥。
這是又有新結論了?圍觀士子們漸熄的心機重又燃起,相互側目,靜等……
早知本日事何必當初請?
第一本,康熙二十七年《參河臣疏》,河道總督靳輔罷官。
湯潛庵,原內閣學士禮部尚書湯斌是也,因其任職期間,朝服襤褸府衙荒敗,魚肉葷腥概不入府衙每日隻買三塊豆腐做菜肴,人稱“豆腐湯”,但終世人皆濁獨清難以立世,被郭琇彈劾“沽名釣譽”,鬱鬱而死!此時被郭琇重新提起,諸人悵惘。
語音陰沉更帶幾分金石之意,世人回身看時但見其人身量頗高,濃眉細目,焦黃的麪皮,略略前撅的下巴上飄灑著斑白的髯毛,一身天青色仙鶴補服,珊瑚頂子上手指肚大小的紅寶石熠熠生輝,恰是都察院左都禦史郭琇!
第二本,康熙二十八年《糾大臣疏》,單刀直入直指上書房大臣、大學士明珠及餘國柱一黨。時明珠當壽,旁人賀禮堆成山他送的賀禮寫成了小本“明珠凡奉諭旨,或稱其賢,則向彼雲:由我力薦。或稱其不善,則向彼雲:上意不喜,吾當安閒挽救。且肆意增加,以示恩立威。因此要結群心,挾取貨賄,每日啟奏畢,出中左門,滿漢部院諸臣及其腹心,拱立以待者,私語多時,上意無不宣露,部院衙門,稍有乾係事,必請命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