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道,“兆科,籌辦擱在哪賣?”
潘陽身上有先容信,空間裡裝了充沛的錢,不籌辦勞煩人家,便笑道,“我另有事,就不叨擾你們啦。”
張學蘭憂愁道,“你買這麼些東西,得花很多本錢吧?如果賣不出去可如何辦?”
潘陽忙擺手道,“不費事大兄弟,你給我指個路,我本身疇昔就成!”
潘陽早就想好了處所,道,“我們在出產大隊門口不是有個茅草屋嗎?明天我就去把屋裡打掃一下,恰好士堯結婚時鋪的草墊子還在那兒充公返來,這些衣裳直接擺在草墊上,任由他們挑,挑中哪件給哪件的錢。”
張學蘭連聲道好,止不住樂道,“我們如許算不算是開了個供銷社?”
韓叔說的是實話,彆看是百貨商店淘汰的殘次品,可對於城裡淺顯住民來講,這些仍然是搶手貨,賣得比百貨商店便宜不說,還不消票,絕對是首選!
趙大姐她男人一起領他們出來,在一家門麵不大的店鋪停下腳,內裡一排木頭櫃檯,櫃檯上零瑣細碎擺滿了東西,櫃檯背麵另有一排貨架,貨架上有上衣褲子裙子之類的衣裳,另有膠底布鞋束縛鞋涼鞋等,看得人目炫狼籍,櫃檯裡坐著個五六十歲的胖男人,眼上掛了副老花鏡,正低頭看報紙,他見趙大姐她男人返來了,道了一句,“裡頭切了西瓜,快領你女人和孩子吃去。”
等清算的七七八八了,潘陽又從家裡找來一塊長木板,讓潘恒春在木板上寫上‘潘記雜貨鋪’,木板一頭打上洋釘,再用鐵絲擰上,把木板往茅草屋門口一掛,老潘家的雜貨鋪可就算是開張了!
張學蘭心道可不就是這個理兒,如果擱頭年,村裡戶上戶下還都買不起這些東西,可現在,毫不誇大的說,家家戶戶都能買兩件衣裳犒勞本身,何況還是不要票的,特彆是趕著辦喪事的人家,過了這個村可就冇這個店了!
張學蘭翻看了幾件,格式新奇,色彩也多,不像供銷社裡的布,就黑灰藍三種色彩供選,做出來的衣裳也就那麼一兩種格式,不消說,在城裡人看來已經是過期八百年的了。
潘陽讓張學蘭翻翻內裡的衣裳,對她道,“你看看這些款式如何樣?”
若非熟諳的人,韓叔底子就不會賣,他還想弄點優惠給本身的熟人呢!幸虧這批貨固然來了,他的熟人還冇人提讓他留貨的事,眼下就當是便宜了潘陽。
五百多塊對於潘陽來講,絕對是筆本錢不小的買賣了,潘陽看看櫃檯上堆著高高一摞的衣裳鞋子,咬咬牙,從空間裡取出六百塊遞給韓叔。
隨即,張學蘭又想到在哪兒賣也是個題目,難不成要挨家挨戶問人家要不要?
趙大姐她男人也是長年在外頭‘混世’的人,他一見潘陽這行動,收回了洋火,轉而道,“大哥可有去處?不嫌棄的話去我那邊,請大哥吃頓便飯如何?”
不管了,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這些錢遲早都會賺返來!
算盤一陣劈裡啪啦響,韓叔最後給潘陽報了個總代價,“一共五百六十七塊八毛錢,你跟剛子熟諳,零頭我就不收了,給我五百六十塊就行。”
次日逢集,趕集的潘家村人俄然發明集市上多了一間叫潘記雜貨鋪的商店,雖說村裡多數老農夫大半輩子都冇出過遠門,不過就算冇吃過豬肉難不成還冇見過豬跑麼,村裡也有去城裡見過‘世麵’的,出去見過世麵的人說,城裡的商店都是這麼掛牌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