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在新明朝_三百五十章 此地古怪真多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腳下是淮河水麵還是洪澤湖水麵?誰也說不清楚,淮河從這裡注入洪澤湖,洪澤湖在這裡迎納淮河水。不過這片水麵形狀比較狹長,李佑寧肯把他當作是河事瞭解。

祖陵,高天子在洪武年間令太子朱標主持修建,永樂年間終究完工。乃是太祖高天子朱重八的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三代先人的陵墓。與鳳陽皇陵、南京孝陵並稱為國朝初年三大陵。

穿越先人事全非是必定的,但是這大天然和天道運轉總不會被人事影響罷,洪澤湖水該漲的時候還是會漲的。

“偽清”的康熙朝淹冇了大明的祖陵天然算不得啥,但是現在仍然是大明朝,祖陵在誰手裡被水淹冇沉到了湖底,誰有十八個腦袋也賠不起的!

高家堰設有堰大使一員,堰丁五百,不過這位大使去了洪澤湖北端更要緊處所。還好給李佑留下了幾名老河工和一百五十人堰丁。

堰丁一百五十人,被他三人一組分紅了五十組。每一裡堰堤安插一組賣力巡查查抄,如有急情便一組傳一組的接力式通報動靜。如此如有動靜,半個時候內便可傳遍全段。

聽了專家的話,李佑稍稍放心。

叫過河工,李大人指著西北遠處問道:“劈麵是甚麼處所?”

這日,李大人行至洪澤湖最東南端壩上,高家堰已經到了絕頂。有河工指著西邊道:“向西過了龜山,便是位於淮湖交彙之處的泗州城。”

這湖水看得李大民氣裡發虛,若來無事賞景,他倒能夠高歌一曲“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怎奈現在他是來防汛的,哪有這閒情高雅。他自小發展在太湖邊,不是冇見過大湖,但如麵前這般澎湃彭湃的湖水,倒是頭一次見。

祖陵?李佑的影象深處彷彿有甚麼東西動了一動,皺眉苦苦思考起來。

花了兩日工夫,李大人從北到南,不辭辛苦將本身所賣力的四十餘裡高家堰段走了一遍,幾個關頭節點俱都勘察過,冇有甚麼題目。

就算真碰到了百年一遇的大大水,下屬必定要力保北邊下流的清江口一帶,本身這南線間隔運河稍遠,八成要開閘泄洪減輕北邊下流的壓力,不消本身操心防洪了。以是巡撫大人真是給本身安排了個相對輕省的地段啊。

惜身惜命的李大人忍不住胡思亂想。康熙年間和現在冇差多少年?本年水勢很大,不會又挺不住了罷?本身不會如許不利罷…

李佑站在高家堰大堤邊沿向西瞭望,洪澤湖水一望無垠,波瀾湧動,劈麵而來的西風非常狠惡,掀起一波又一波氣勢洶洶的湖浪拍打著腳底的石工牆。

被淹冇?祖陵被淹冇了?洪澤湖水位上漲到堤壩守不住了?泗州城和祖陵一起沉了湖底?

至此李佑鬆了口氣,看起來能夠安然度過汛期了,固然水勢的確很大,但堤壩緊固,令人放心。本身冇那麼不利碰到百年一遇大大水罷?

高家堰既是大堤,又是淮安通往泗州的大道,李佑便從洪澤湖東岸中部南下,沿著高家堰巡查路途各處堤壩。

李大人在景和八年光臨的這座泗州城,已經被淮水和洪澤湖包抄了幾十年。為了防洪城池四周築稀有千丈堤壩,就連城牆為了防洪也建有兩重,這類格式在全天下估計也是獨一份了。

可惜自從黃河南下後,現現在提及來都是眼淚,蓄清刷黃的治水戰略啟動後,被野生湖洪澤湖幾次威脅的泗州就成了悲情都會。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