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在新明朝_四百九十六章 認清大勢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因為與程鈺說話,李大人走的稍晚到衙門時候也遲了。待他乘輦進入衚衕並快到衙門口時透太小窗向外看到有三五人盤桓,內心倒是感到奇怪。

呈現這類狀況,絕對不是因為都城钜商不如揚州鹽商銀子多,即便相差若豐,那也不是決定性的身分。畢竟京師乃天子腳下,是臥虎藏龍之地,又輕易受政治風波影響,闤闠也感染了宦海風俗不由得大商家不謹慎行事。

長安右門比長安左門略微著名,有個啟事就是在長安右門外設有登聞鼓,是天下百姓伸冤的最後但願。

這纔是東主真正體貼的方麵哪,崔師爺如有所悟,趕緊答道:“除了中城、南城以外三處都有。”

疇昔在這類時候從未聽到過鼓聲,世人齊齊一愣,隨即有人推測,這是中間的登聞鼓響了!

但荀尚書不能不考慮部屬的怨念和情感。如果李佑是仇家那邊的,事情反而簡樸了,直接上本去彈劾李佑就是。但是李佑勉強算是翅膀這邊,又是盧閣老的門人,去彈劾李佑隻怕要惹外人看笑話。

李佑忽的明白,為何有人在衙門外盤桓了。本來是有官司落到他這裡,那麼天然有相乾各色人等聞風而來,隻怕今後還會更多。

實在彭閣老想處理呂家這件事,再簡樸不過了,隻要與盧閣老提及此事,盧閣老天然會叫李佑放人,至此便美滿結束。這點無關緊急的小事,天然是相互給麵子。

將公事交代完,李佑又想起了呂尚誌之事。

“到底有何事?昨日才見過,本日卻又早早的來尋我。”

隻是到底如何操縱此次機遇,如何去插手呂家內鬨,李佑尚未籌劃精密,還在思慮當中,故而呂尚誌也隻能先關著了。

本來如此。李佑本身也是南人,在都城居住時候加起來也就半年多對這方麵一向冇有直觀感到,明天賦算略略明白了。

“冇有。”崔師爺道。在國朝律法中,性命、強盜皆為重案,故李大人有此一問。

程大舅哥便答道:“昨夜與賤內閒談,得知呂家暗中與朝中彭閣老有友情,經常引覺得援。恐怕誤了賢弟,以是今早倉促前來奉告”

並且李佑另有一層考慮,那就是以靜製動,扣著呂尚誌不放,藉此察看各方意向,尋覓可趁之機。

本來軌製是五城察院(禦史外派地點稱察院)移交刑部,刑部向天子奏請,現在變成五城移交總院(李大人節製五城察院,故而稱總院),總院奉告刑部備案,並直接向天子奏請。

又隨便用過早膳,李大人待要出門上衙,卻見程家的大舅哥程鈺在門房裡候著。李佑奇道:“你不入堂上,如何在這裡候著?叫外人看去,隻道我對親戚失禮。”

一時候長安右門上麵熙熙攘攘,官員們相互打號召之聲不斷於耳,正在現在,俄然有沉悶的鼓聲響起,打攪到了朝參官員們的酬酢。

將此人抓進衙門重打後拘押,一方麵是要拿他立威立名,開張祭旗,趁便找回臉麵,不然任由如此一個小卒子在他李大人麵前張牙舞爪,不抨擊返來的確就是笑柄。還要警示那些潛伏的還敢打程小娘子主張的人,昨日有呂尚誌,明日冇準就會有張尚誌王尚誌之流。

衙門新開,統統恰是立端方的時候,彆人一定冇有藉此摸索的意義,這叫投石問路。想至此李大人問道:“冇有性命、強盜等重案麼?”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