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開端發明這個石碑的時候,把它當作了一塊淺顯的石頭,因為被泥土包裹得太健壯了,底子看不清到底是個啥。本來我們想要把它鏟走的,幸虧我提早讓發掘機停一下,去看了一眼。劉曉兵同道,您看看,是不是義士的墓碑?”佟傳毅問。
劉曉兵和陳四劃一人,謹慎翼翼地清理著義士的遺骸,又共同相乾部分,停止了DNA采樣,繼而向外界公佈了尋覓第一起遠征軍義士家眷的資訊。
1943年10月至1944年5月,中國遠征軍建議緬北、滇西的高文戰,殲敵3萬餘人,幫忙光複緬甸浩繁國土。但是,遠征軍也傷亡非常慘痛,每天戰役下來都有多量將士滅亡。而最為痛心的是,很多的傷員因為得不到及時醫治而滅亡。
佟傳毅也倉猝上報下級,暫歇工程,以便讓劉曉兵等人先停止義士遺骸收殮。
而劉曉兵更有一個激烈的心願——替他們找到家人,找到回家的路。
“這都是我應當做的,總不能去轟動長眠在此處的義士啊!”佟傳毅說著,率先走到那塊石碑前。
對於母親,她尚且另有一點印象,但對於父親,她卻冇有半點印象。
這又是一名中國遠征軍的可敬義士,七十年的灰塵埋葬,冷靜地保護著這片地盤,冷靜地等候著家人的呈現,等候側重見天日的那一天。
而就在這項事情靠近序幕的時候,劉曉兵又接到了一個電話。
1942年,日軍攻陷緬甸後,入侵滇西。中國遠征軍絕地反擊,怒江阻擊戰打響。
佟傳毅和其他工人們,也紛繁向義士還禮。
事關義士,容不得劉曉兵遲誤,他立即安排妙手頭上的事情,讓陳四平臨時賣力帶隊,毫不遊移地前去佟傳毅所說的地點。
這些將士都是為了保衛國度和民族而捐軀了本身的生命,他們的死重於泰山,人們不忍心看到這些民族豪傑屍橫遍野,就用“油桶”做棺材,把豪傑的屍骨裝在內裡,用他們的敬意,儲存了豪傑們的莊嚴。
當佟傳毅看到了石碑上雕鏤的五角星以後,立即與劉曉兵獲得了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