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他們本來就商討過好幾次,隻是一向想要尋到合適的機會,卻冇商討安妥,冇想到蔣祝悶不吭聲就給辦了。
苗勝心胸大仇,雖不能出門,卻也派人數次向安王府遞信。蔣祝得了魏帝之令,周到監督安王府與苗府,這些信早被他半道上截了去,還是謄抄一份,再將原件送到安王府去。
魏帝本來就未曾狐疑周王有奪位之心,跟著周王從楚國返來的蔣祝與潘良都獲得了重用,看重的更是他們的一片忠心。
蔣祝比他想的可狠多了:“與其讓王爺一小我躲起來悲傷,還不如快刀斬亂麻,讓他乾脆見過了謝羽,死了心以後冇了彆的想頭,隻能一門心機做閒事了!”
周王身材不好,這是眾所周知之事。是以大半的事情竟然是潘良主理,隻是需求向他稟報,等他點頭之時才向他稟報。
世人雖聽過程謝兩人早就和離,但卻未曾親目睹過二人相處的模樣,見得他二人相互客氣謙遜,另有那多事的同僚暗中群情:“男未娶女未嫁,相處也和諧,後代成行,何不湊到一處好生過日子,這又是在折騰甚麼新花腔?”
安王與梅納英還不曉得蔣祝已經進宮舉發他們了。就連苗勝都被矇在鼓裏。他自接了苗明遠的棺木回京,也不曉得是在寺廟裡回想過後,還是因為兒子的慘死讓他生出了後怕之心,大熱的天半道上病了一場,好輕易回京,苗老太太傳聞孫兒的棺木運返來家,哀痛之下竟然一命嗚呼了。
與此同時,魏帝坐在禦書房裡,一目十即將苗勝寫給安王的信看一遍,目工夫鬱:“這就是朕養的好狗!真是好啊!”
好輕易安王成為了合適考慮的人選,冇想到查來查去,秦嶺藏兵之事竟然與安王以及梅納英有關,這的確是大逆不道。
他這番話,正正砸中魏帝內心。
蔣祝求的結局不過如是。
他向魏帝謝恩,起家而去。宮牆以內的風劈麵吹過,隻感覺暖烘烘的,前路彷彿也是一片光亮,再不似數年之前那望不到頭的踟躇絕望。
“如果再不去辦,萬一哪天陛下心血來潮,立了安王做太子,那就費事了。”太子的廢立可不是小事,前麵已經貶了一個崔昊,冇事理前麵再廢一個崔煦,最好的體例就是永久也不要讓他有爬上去的機遇。
他爬起來一溜煙往安王府跑去,送完了信才大鬆了一口氣。
苗勝能得魏帝青睞,就是因為肯為魏帝而捨出本身的性命,現在卻膽小如此,因為深受魏帝倚重信賴,自我收縮,妄圖瞞天過海。
次日孟少遊再去,便未曾見到過謝羽了。
曲江池返來以後,周王的精力彷彿更低沉了兩分,潘良背底裡抱怨蔣祝:“王爺請你幫手,你就當真帶他去見謝女人啊?本來不見就算悲傷也有限,可見過以後都快心如死灰了!”
眼瞧著到了崔智與三公主婚期,公主府統統籌辦安妥,當日二人在公主府拜堂,程彰帶著程旭前去插手兒子的婚禮,謝弦帶著謝羽也參加,兩人竟然客客氣氣,直瞧的前去插手喜宴的世人悄悄詫異。
那送信的雖是他的親信,可這些日子也冇少捱打,現在是聽到苗勝喊一嗓子就嚇的直顫抖。出門跑腿送信,被人從前麵敲了一悶棍,拖到了暗巷子裡,醒來以後摸摸身上,財帛俱失,連塊銅板也冇丟下,也不曉得是不是打劫的不識字,他懷裡要送往安王府的函件倒是好好揣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