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士信臉上一紅。正要說些甚麼,窗外忽地傳來一聲輕笑。有一人抬高聲音讚道:“好一個秦叔寶,公然是聞名不如見麵。見麵勝似聞名!”
李靖點頭笑道:“張帥覺得李靖起兵反隋隻為報一己之仇麼?當年楊家因為一場怪誕的夢境便將我當作親信大患而欲加搏鬥,我幸運逃得一命後也隻是逃亡於江湖之上。之以是到本日才起兵反隋,實在是因為昏君楊廣無道。我在瓦崗一不稱王二不稱帝,隻將所部義兵定名為‘定世軍’,自領‘定世安民大元帥’,隻是為這早昏君苛虐的世道百姓討還一個公道!”
“豎子傲慢!”張須陀一存亡忠於楊廣,聽得李靖此言,頓時勃然大怒,回顧呼喚道,“哪位將軍為本帥擒此背叛?”
說罷,他從囊中取出一封手劄,恭恭敬敬地雙手呈到秦瓊麵前。
羅士信身量不高。肩背手腳卻非常細弱,麵孔烏黑,兩隻眼睛一大一小。他有些煩躁地問道:“大哥,自從我們兄弟結拜以來,已左也說師尊,右也道師尊,現在師尊就在城外,你為何還不帶小弟前去拜見?”
兩陣對圓以後,張須陀策頓時前,向著劈麵厲聲喝道:“李靖安在?出來答話!”
想到此處,他的聲音不由放和緩了一些:“李靖,本帥也知你暮年收了一些委曲,但現在公開舉起反叛也是不該。你若率眾歸附納降,本帥情願用這身功名代你向陛下討情保你不死,你可肯棄暗投明麼?”
“本來是侯兄弟,不知你此來……”
“我來也!”陣中的秦瓊和羅士信互望了一眼,一左一右搶先拍馬出陣。(未完待續。。)
秦瓊笑道:“兄弟不要焦心,愚兄心中已有定計。明日便是兩軍交兵之時。到時你我兄弟二人假作出陣,在陣前向大帥賠罪以後,直接投往師尊陣中便是。”
李靖自入主瓦崗山後,先用一篇討楊廣檄文引得天下風雲盪漾,使得天下豪傑紛繁上山來投。風頭之盛,在多如牛毛的反隋義兵當中一時無兩。
那尉遲恭雖是一員初出茅廬的小將,倒是悍勇絕倫,在金堤關下憑一杆丈八長槍和一柄打將鋼鞭,將包含金堤關主將華公義在內的五員馳名大將儘都斬於陣前,走馬取下這座險隘雄關。
戰報傳入朝中,楊廣不由大驚,趕緊一麵急令張須陀趕赴滎陽阻擊反軍,一麵又調當朝名將裴仁基率兵兩萬前去助戰。
跟著權勢暴漲,自不免有人向李靖進言,請他如各路義兵首級般稱王稱帝,大師不管真假也先混個建國功臣來添些光彩。
李靖在奪下金堤關後,親身率三萬定世軍長驅直入,兵鋒直指滎陽。
張須陀打量李靖一陣,見他年紀雖輕,氣度倒是深沉如淵、不動如山,平生所見名臣老將當中,竟無一人能夠比擬。他也曉得李靖當年的經曆,想到為了先皇一場莫名其妙的夢境,便將如許一個不世出的傑出人物生生逼到大隋的對峙陣營,心中不由歎惋不已。
秦瓊定睛看時,見來人身形精瘦,細腰長臂形如猿猴,恰是本身在江湖上有“小白猿”美稱的侯君集。此人是本身師尊老友徐洪客弟子,當年母親大壽時他也曾攜禮來賀,與本身友情不淺。
第二天一早,張須陀在帥府點將以後,令裴仁基留下來鎮守城池,而後親率麾下眾將及三千人馬殺出滎陽,背城列好步地。定世軍那邊也早探明動靜,幾近在同一時候,李靖一樣帶領一乾將領與三千人馬出了營門,在隋軍劈麵佈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