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爺爺拿起一本《詩經》,順手翻到一頁,剛巧是《狡童》那一篇。我父親取來文房四寶,研好墨,將紙鋪平。我爺爺提筆在宣紙上寫了兩個蒼勁雄渾的顏體字“童狡”。我的名字就是這麼來的。
這五帝錢有大五帝錢和小五帝錢之分,當代帝王被稱為天子,君權神授,代天禦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當代的暢通貨幣主如果方孔銅錢,暗含“天圓處所”的哲學思惟,再配上非常尊敬的皇權,便構成六合人合一的格式,能力不凡,那是各路妖孽邪祟的剋星。
我馳念我的奶奶了。
文閣結束十幾年後的某一天中午,風和日麗,我爺爺把劫後餘生的一大箱線裝書拿出來晾曬。那些書紙張泛黃,上麵留著蟲蛀的眼洞,並披髮著一股黴味。輕風吹拂冊頁,沙沙作響。
我當時幼年浮滑、血氣方剛,感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乾嗎非得走讀書這一條路。因而我下定決計要闖蕩社會,等將來掙了大錢,就衣錦回籍,好好孝敬我爺爺、奶奶、爸爸和大爺(大伯)。
講完故事,爺爺總不忘叮嚀我要守口如瓶,千萬不能在內裡瞎扯。奶奶也擁戴道,狡兒啊,聽你爺爺的冇差!
爺爺常常在我麵前嘮叨,狡兒啊,不聽白叟言,虧損在麵前。兵戈是鬨著玩的嗎?兵戈是要死人的(方言念弟),會死好多好多人,你見過死屍嗎?你見過死屍堆起來的屍山嗎?唉……好死不如賴活著。
就是這一丁點寒酸的利錢,也足以讓一名磨難的泥瓦匠打動得熱淚盈眶,因為這關乎到一其中年男人的臉麵。父親省吃儉用供我讀書,供到高三家裡已經入不敷出,當時奶奶又病得很短長,可謂雪上加霜。父親彷彿一夜間愁白了頭,累彎了腰,我向來冇見過他如此絕望。
在一個春光明麗的上午,我背起行囊,拖著拉桿箱,遲疑滿誌地踏上了開往縣城的大眾汽車。
奶奶說有些故事她不肯再回想起來,爺爺說有些故事他隻想講給我一小我聽。奶奶講故事的時候眼睛裡老是閃動著慈愛的淚光;爺爺講故事的時候老是左顧右盼,彷彿隔牆有耳,光天化日之下家裡進了賊似的。
我每次都如許辯駁他,爺爺,兵戈哪有不死人的,大家都當縮頭烏龜,誰來保家衛國!
垂垂長大今後,我彷彿明白了一些事理,但彷彿又越活越蒼茫了。我馳念我的老倔頭了,常常暗自垂淚……永久不會再有那樣一小我掏心掏肺、誠誠心懇地在我耳邊嘮叨那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