馥春_三百六十章 鹽引大案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廣陵城商貿發財,很多鹽商富商在此安家。是以,廣陵城中很多財產便是為了滿足鹽商們的需求而鼓起的,衣食住行等行業便不說了,乃至如廣陵“瘦馬”這一行當,就是為了往鹽商富商家中運送識文斷字、舉止得體、琴棋書畫皆通的妾室侍婢,應運而生的財產。以是曾有人在詩中歎廣陵府鹽商聚居之所瘦西湖為,“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

那位不幸的禦史姓楊,是大明很馳名譽的諍臣。並且這位楊禦史的厚交、同年、弟子,在朝中為官的很多,聽聞楊禦史的凶信,便紛繁上書,要求徹查此事。天子便準了,親身指派了兩位欽差大臣,由陝軍護送入川,徹查楊禦史遇害之時。

中秋節之前,川中發作了鹽引大案。

這個數字一出,舉國震驚。本來還想幫著四川鹽政司說話的人,立即就噤了聲。七百萬兩白銀,大師都被這個數字震到了,沉寂了半晌,朝中斥責攻訐之聲驀地發作了出來。

川中也有鹽商,隻不過所發賣的是井鹽,每年的產量約莫是兩淮江南的三分之一擺佈。但是川中井鹽,勝在地理位置優勝,往西北西南一帶,比兩淮江南少了近一大半的腳程,是以那一帶百姓大多食用川鹽,要比兩淮一帶臨海的鹽田所產的海鹽,要便宜上很多。川中也實施與兩淮一樣的鹽引窩製,隻是川鹽自有川中的鹽政司主理鹽稅的收繳事件,這倒也與兩淮鹽政無涉。

兩淮鹽業總商黃韜,再一次成為了眾矢之的。他的嫡子黃以安,此時髦在廣陵府鹽政司當中供職。是以黃韜頭上扣了個“大鹽商”的帽子,親子又是管鹽政的,很難讓人不起心猜想。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