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曆經點名、散卷、施禮等禮節後,諸生在各小吏的引領下進了紫宸殿,黃門侍郎黃宗睿宣佈頒佈策題,世人試捲到手以後,燕帝親臨紫宸殿,登上主位,宣佈殿試正式開端。
而吐蕃這幾年倒是內鬨不竭,各部族之間的爭鬥,使得吐蕃幾近騰不脫手來與大宛較量。如果南詔不會從中作梗,大宛隻要結合南詔,西進並駁詰事,就算不能講吐蕃完整吃下,也能讓安西四鎮的職位更加堅固一些。
徐明遠看了一眼那滿臉通紅的中年墨客,笑著搖了點頭,提筆在硯台中蘸了蘸,然後在題紙上寫下了拒北西進論五字。
幸虧燕帝冇有見怪,那禮部尚書令人給他重新換了一份捲紙,表示他持續答題。
場間諸生很多都是鬆了口氣,彷彿下筆都順暢了很多。
以雲台司現在手裡把握的那些證據,已經充足讓他死幾次了,而那些被埋在嚴府花圃裡的骸骨,就是最為之名的一擊。
此時天氣尚早,五百名通過會試的墨客貢士此時也是在那十數位官員和小吏的安排下,相對整齊地排好了步隊,等候點名的開端。
殿試以陛下為主考官,也就是說中進士者為天子弟子,諸生按著之前排好的序號落座,在拿到策題目目以後,也是紛繁開端研墨謄寫。
這殿試隻測三道策論,對於他來講絕對是功德。
殿試的禮節非常煩瑣,在入皇城前,諸生已是搜過身了,而在世人排好步隊不久,便是有三位身著紫色官袍的官員前來主持。
燕帝坐了半個時候後,便是擺架拜彆了,接下去便是由那三位官員監考。
這也就意味著考生的字是否都雅,就變得很首要了,如果冇有一首好字,便是做出了斑斕文章,也會因為字而打了扣頭。
徐明遠先翻閱了一下試紙上的策題目,一共三道,大略看了一遍以後,他纔是開端研墨,一邊在內心冷靜思慮著該如何下筆。
而那王子琪此時站在文華的身後,目光看向徐明遠有些閃躲,就算是有文華在身前,也冇了底氣。
能站在這裡的無不是天下讀書人中的俊彥,固然徐明遠得了會元,但不平氣的可大有人在。
並且近些年北黎在耶律憶的統治下,厲兵秣馬,愈發強大,兵強馬壯,大有南下與大宛一戰的姿勢。
紫宸殿是太明宮中三大宮殿最內裡一座,常日裡是陛下和靠近臣子議政之地,不過每次殿試之時,便當作殿試的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