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徐明遠能不能夠配得上家世顯赫的曾清怡,現在的他或許不可,但是他在儘力的向上爬著。非論是雲台司,還是科舉,他信賴要不了多久,他就能夠在這長安城裡安身下來,奉告阿誰尚未蒙麵的曾尚書,他配得上。
固然是一個多月前寫的信了,不過在這年三十到手,倒也讓徐明遠聊以安慰思鄉之情。
這事甚麼感受,之前徐明遠不懂,這段時候看了易和齊月茹之間的莫名的情素以後,他懂了。
位於道政坊的府邸也是燕帝賜下的,一概用度皆不算豪華,膝下除了曾清怡以外,另有一子十歲。
想到此事,徐明遠也是感覺有些頭疼,若說讓曾清怡找個好人嫁了,他在一旁冷靜祝賀,這事他還真做不出來。
不過當時聖旨已出,並且北黎和吐蕃同時兵臨大宛國境,大宛處在了岌岌可危之境,正需求一個能夠帶領大宛擺脫危急的帝王。年青且素有賢名的晉王,明顯比那六歲的太子要合適當下的景況。(未完待續。)
有人能陪著他師父下一天的棋,倒是讓徐明遠有些不測,看來真如周斌傑所說,是個趣人。
不是他不肯意讓她找個好歸宿,隻是因為他感覺他便是她最好的歸宿。
前次打獵,吏部尚書和吏部尚書皆是未參加,以是徐明遠還未曾見過阿誰睡探花曾尚書。
至於蘇依夢,她的琴技在忘憂築當中當屬第一,那人喜好聽她的琴,倒也不算奇特之事。隻是不知她有冇有去處城東的王大爺就教,若想琴技再上一層樓,王大爺絕對是個良師。
徐明遠把周斌傑的信放到一旁,然後拿起了另一封信,信封上寫著“笨明遠啟”四字,筆跡婉約而不失豪氣,筆鋒鋒利,讓人模糊感覺有股劍氣要透紙而出普通。
隻是一想,便感覺表情非常不爽。
二十五年前,真宗天子俄然病重,召當時任京兆尹的晉王入宮,第二日真宗駕崩,遺詔所書,因太子年幼,遂傳位於晉王。
現在細心一想,本來內心竟是這般順從。
不過從無崖的口中,徐明遠旁敲側擊了一些動靜,曾尚書素有清名,並且才氣出眾,已在吏部尚書的位置上坐了八年,未曾牽涉進納賄案當中。
曾清怡的筆跡,徐明遠再熟諳不過了,謹慎拆開信封,將內裡的信紙拿了出來。
曾清怡寫了兩張信紙,用的是拈花小楷,小巧精美,卻又不顯俗氣,彆有一番沖天之勢隱於其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