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漢_第二十三章 撤屯(中)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但是就在公孫珣越看越對勁之時,呂範卻俄然湊到他身後,小聲提示了一句:“文琪重視這些移民的神采”

“去奉告程普與韓當,返來路上要更加謹慎,那些陪隸也要更加虐待一些。”公孫珣也隻能如此說了。

“如此阜美之地。”公孫珣騎在頓時,遠眺著此處風景,一時也是失語。“陰山掩蔽了北麵風雪,黃河供應了水源,可耕可牧,如何就要撤屯呢?並且偌大一個郡,人丁為何又隻要戔戔幾千戶?我之前隻覺得是北疆費事的原因,可本日看來,這如何都稱不上是費事吧?”

臨時放下萬蟲不當之勇的張遼不提,七八白天,公孫珣一行人持續兩次從黃河上度過,羊皮筏子這類在本地人看來理所當然的東西嚇得他這個遼西土包子膽戰心驚,卻又都有驚無險……畢竟,此處黃河水流並不短促,並且渡口都是向來就有的古渡,真的就隻是羊皮筏子的視覺結果有點驚人罷了。

公孫珣先是有些茫然,然後旋即驚出了一身盜汗,恰好卻又張口結舌,無言以對!

明顯此處氣候溫暖,輕風清冷,可跟著張兵曹此言一出,公孫珣卻感覺本身腦袋開端‘吼怒’起來,甚麼自家老孃所言的‘不教胡馬度陰山’,甚麼韓遂韓文約口中的‘亂天下者,便是中樞諸公’,另有甚麼‘西涼鼎沸’、‘幷州苦寒’之類的……搞得他一時候也不曉得該說甚麼好。

就如許,萬事有老道的雁門兵曹椽張澤領著,做了交代,又從這邊領了些糧食、草料等等,然後,公孫珣一行人就勉強在這臨沃城下歇息了一夜,第二日便神經緊繃的踏上了歸程。

公孫珣聞言再度打量疇昔,然後也是不由連連點頭:“背井離鄉,又有誰心甘甘心呢?有些怨氣也是普通。”

一念至此,公孫珣刹時就頭大了起來。

不然呢,留下來幫這些移民出產自救?就算是出於仁心,對於這些撤屯的移民來講,儘快趕到雁門安設下來纔是最好的前程吧?

兩邊前後夾著這幾百戶移民,竭力來到黃河邊上的渡口處,張澤卻又飛馬過來,提示公孫珣要和五原的軍隊一起,把移民的馬匹、牛羊、弓矢、刀劍都給收繳上來!

“公孫司馬這不是明知故問嗎?”一旁的張兵曹也是感喟道。“陰山現在已經攔不住鮮卑人了,而西麵的朔方郡、西南的上郡、北地郡,不但要對上鮮卑人,還要對付羌人……兵事保持,民不聊生,以是,朝中垂垂就有了放棄這些處所的意義。這些年,固然冇有正式撤郡,但撤屯、撤城,乃至於撤縣之舉都是常見的,最短長的一次,乃是右邊的雲中郡一口氣放棄了陰山下的五座城!”

世人下得馬來,而趁著那張兵曹與這五原郡的郡吏交代文書之時,公孫珣卻在打量這幾百戶移民。

話說,呂子衡的意義看似含混,實際上卻表達的格外很清楚,那就是官府之以是選在此時撤屯怕是用心的,因為他們能夠在此時毀了百姓的莊稼,而一年辛苦化為烏有的百姓,如果不想餓死,怕是隻能挑選服從於官府。

實際上,公孫珣不曉得的是,他兩次渡河的地區都處於所謂河套地區的東套,此地水草豐美,農業發財,陣勢陡峭,乃是北疆可貴的農耕阜美之地,和再往西的後套地區一起相得益彰。

不得不說,此地既然水草豐茂,又是邊郡,公然如那張歧張府君表示的那般,這民戶中的男丁個個身材健壯,行動剽悍,彷彿都是自幼肉食、糧食皆不缺,並且看起來都有廝殺經曆!更美的是幾近家野生馬,大家持弓!這等兵員連人帶馬招了去,怕是斯須間就能成軍!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