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中庸之道,豈是額娘幾句話能讓你明白的,額娘本身都不能完整參透。”德妃不再那麼嚴厲,暖和地說,“多讀書,多出去長見地,多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總有一天會明白的。”
德妃發覺到兒子的情感,未動聲色,直到將兒子送入迷武門,帶著宮人們折返時,才叮嚀環春去查一查。
德妃笑道:“額娘要你多讀書,可不焦急這幾天,多陪陪毓溪,她為你守著家,一樣辛苦。”
“是,兒子這幾日冇胃口,問太病院要一些生津開胃的。”
公然,是四阿哥問太病院要了治頭疼的藥,且申明是給女眷服用,方劑要暖和些。
永和宮暖閣裡,環春說罷這些後,擔憂道:“看來是四福晉身子不爽,必然是這些日子照顧家裡累著了。”
德妃不肯責備兒子,但不能不提示他,表示兒子持續前行,接著說道:“哪怕你不累,也不該表示出來,若到處要強、到處好勝,就會變成旁人的箭靶子。記取,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莫說現在你還小,便是十年二十年後,想要在朝堂上安身,想要對天下百姓有所作為,就要收著些,藏起你的底牌和本領,關頭時候再亮出來。”
“額娘,兒子錯了,您彆活力。”胤禛忙道,“這就回家歇著,好好用膳,好好睡覺。”
曉得兒子進宮,德妃早早來太後身邊等著,如此祖孫倆說罷後,她便順道送兒子離宮,免得他再到永和宮辛苦,隻盼胤禛早些歸去歇著。
這個時候,書房尚未散學,胤禛隻見到了兩個mm,溫憲和小宸兒曉得兄長連日辛苦,靈巧地問候過,就先退下了,至於嫂嫂承諾讓四哥帶她們玩的事兒,得兄妹幾個暗裡籌議才成。
德妃擔憂地看著兒子:“氣色是不好,下巴都尖了,早些歸去吧,這幾日宮裡若無召見,就在家歇著,好生養一養。”
胤禛想了想,便道:“額娘放心,兒子必然在家好好歇上兩三天,皇阿瑪不召見,兒子就不出門了。”
半道上,有小寺人追來,德妃聽得腳步聲,天然地回眸看了眼,便見那小寺人將一包東西遞給了小和子。
胤禛不自發地看了眼小和子,小和子手裡的藥,並非甚麼生津開胃,而是治頭疼,是他進宮就派人去太病院要來的。
胤禛能懂母親的話,但心中有迷惑,問道:“如果大家覺得兒子無能,吃不起苦,謊話說多成了真的,兒子再要去爭奪甚麼時,誰還能信我、看得起我,這又該如何辦?”
紫禁城裡,胤禛從乾清宮出來後,便由內侍帶路,來寧壽宮向太後存候。
清幽的宮道上,母子倆緩緩前行,即便不能大聲語,可提及這些日子本身的所見所聞,胤禛還是鎮靜地停不下來,可謂收成頗豐。
“是藥嗎?”
德妃卻俄然嚴厲起來,說道:“要笑話你的人,即便冇事也能給你編排一些出來,你在乎他們?是我的號令,以後兩天不準分開阿哥府,第三天我派環春來看你,若還是氣色不好,或是傳聞你熬夜看書,你就休想再當差了。”
胤禛笑道:“皇伯父和大皇兄才辛苦呢,九門的將士日夜巡防更是辛苦,我若道辛苦,躲家裡歇著,就該惹人笑話了。”
德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