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明錄_第415章 出關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守備叫丁存恩,唐通帶走了治所的大部分兵力進京馳援,僅留下千餘人在此保護,邊軍兵力竟如此匱乏,這讓常宇悄悄蹙眉,去太原的時候,走宣府和大同還能要點人,可現在……

沿著山牆北上,入眼俱是荒山野嶺,禿鷹走獸,常宇一起眉頭緊皺,戚繼光在薊鎮運營十餘年,重新構築加厚長城,並初創空心敵台,空心敵台既可駐守數十精兵,又能儲備軍器軍糧,當時在薊鎮戰線上一共建了三千多座敵台,依此多次大敗,瓦刺,韃靼,朵顏部,曾活捉朵顏部首級董狐狸的弟弟長禿……可謂軍功赫赫,是為都城最堅固的防地。

一行馬隊打著火把快速行近,倒是山海關總兵高第前來驅逐,宮字營出宮前早有錦衣衛和東廠的人手快馬先行,一為通報各地,二為建立快速公用驛站,早在昨日高第便已接到動靜:東廠督主一兩天內便達。

少頃,範家千一臉絕望奔來,悄悄點頭。

“這段時候,將有糧草源源不竭北運,然山間有賊人數股,爾出兵剿賊也好,去和那些賊打號召也罷,糧隊如有閃失拿你試問,你若逃,天涯天涯殺你百口”。

大明轄遼東時,山海關為內門,鬆錦一戰,遼東儘失,僅餘寧遠孤城,山海關便成了大明北國門,若清軍入關,大明亡也!

雖眾說紛壇,卻無人出來解釋。

麵前這個虎背熊腰的武將,雖名不及其他總兵,卻也是腳結壯地的人物,山海關吳三桂大戰李自成便有他的一萬人馬,後隨吳三桂降清。

人馬俱疲,高第迎宮字營入城,目光淩厲且有訝色,聽聞這宮字營皆為寺人,怎滴個小我高馬大,魁偉雄渾,身披軟甲,腰挎鋼刀,鞍下搭弓,背後兩箭筒,約莫四十支,雖一起風霜,已顯疲色,但氣勢如山,令出方行,一看就是軍紀嚴明。

俄然間一聲常宇一聲令下,宮字營三百寺人軍立即把輜重車隊團團圍住,持刀搜捕。

一陣驚呼響起,一個黑衣肥大的身影從一輛車底滾出,眾兵士持刀圍砍,卻不料那人左衝右突,身形鬼怪,轉眼間就衝出包抄圈,縱身躍上街邊民房上。。

言畢,縱馬疾走,未數米,馬驚,吳跌落,慘叫聲傳數裡,夜空中聞之甚清。

吳妙手翻了個白眼一臉傲然:“論邊幅卑賤也與督主亦不分高低”

糧草乃大事,方八的運糧隊雖有也有保護,但常宇還是不得不謹慎為他們預先開路,以防萬一。

很多人誤覺得明末吳三桂是山海關總兵,實則這個明不見傳的卻很有嚴肅的中年男人高第纔是。

午餐,鎮府設了個簡樸宴席,丁存恩說是為督主拂塵加送行,卻不如是常宇在請他用飯,同時請他幫手。

眼神不由瞥向身邊的小寺人,暗自吸了口寒氣,竟有如此本領練習如許一支人馬,且就這點人手就敢直奔關外,可見傳言非虛,非善茬。

常宇感喟,看了看右手,若非傷勢未痊,剛纔那一箭應穿喉而過。

聞雞起舞,常宇尚在含混之間,便聽外間天涯之間悶雷滾滾,暗道要下雨,穿衣起家排闥卻見天氣微暗,院中吳中持刀揮灑。

吳中一臉鄙夷:“秦時,始皇東巡“碣石”,刻《碣石門辭》,並派燕人盧生入海求仙,曾駐蹕於此,因此得名秦皇島”。

午後,水足飯飽,宮字營車馬列隊城門口籌辦出城。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