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死的二戰_第28章 被動捱打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此時最搞笑的事情產生了,波蘭滅亡期近,而波蘭的盟友英法兩國在馬其諾防地集結了一百一十多萬重兵,而與這一百一十多萬激發聯軍對峙的是26個德軍二線軍隊。

大局已根基決定,馮.伏爾曼上校訂希特勒說:

波蘭當局在這貴重的幾天時候裡,並冇有檢驗和總結前期失利的經曆經驗,還在到處戍守,乃至於到處虧弱,實在是一種可悲的征象,一個由無知導演製造出來的悲劇。

馬其諾防地前出一百多千米,就是德國的魯爾產業區,德國百分之五十的產業都集合在這個地區,不說英法聯軍完整拿下德國的魯爾產業區,隻要英法聯軍把烽火燒到德國的魯爾產業區,那德國便能夠宣佈戰役失利了。

9月6日,波軍總司令斯密格萊.利茲元帥命令統統軍隊撤至維斯瓦河以東,構成維斯瓦河――桑河防地。波蘭當局當日倉惶撤離華沙遷往盧布林。

可英法聯軍就是不打擊,坐視波蘭在德國的打擊中逐步走向滅亡,英法兩國的帶領人,真的太笨拙了,莫非他們就不明白唇亡齒寒的事理。

可英法聯軍就是按兵不動,用張伯倫的元話說:

……

即便波軍以計謀防備為主,放棄西部地區,在那累夫河、維斯托拉河多點設防,其意義也隻能是作爭奪時候的儘力,統統取決於英、法在西線作戰的成果如何。

畢竟遲延時候對波蘭老是無益的,但波蘭批示官老是胡想能守住統統,成果反倒丟了統統,一敗塗地。

1939年9月11日,古德裡安的第19裝甲軍度過納雷夫河,開端向華沙火線的布格河敏捷推動。

波軍率領部原覺得戰役會像以往那樣遲緩地展開,德軍會先以輕馬隊停止前衛活動,然後以重馬隊停止打擊,對德軍大量利用坦克和航空兵的“閃擊戰”毫無籌辦。

至1939年9月7日,龍德施泰特的南路個人軍群重創波軍“羅茲”和“克拉科夫”兩個人軍,占據了波蘭產業中間羅茲和第二多數會克拉科夫,此中路第10個人軍的前鋒霍普納的第16裝甲軍於1939年9月8日進抵華沙南郊,從南麵堵截了波軍“波茲南”個人軍退路。

但是結局說瞭然統統,這一詭計完整離開實際,比及他們覺悟過來,想敏捷東撤已不成能了,德國空軍已使波蘭不如何發財的交通線陷於癱瘓,步行軍的速率又遠跟不上德軍機器化速率。

英國軍究竟際家利德爾.哈特就此指出:“能夠毫不誇大地說,他們(波軍領袖)的思惟掉隊了80年。”

英法固然在西線陳兵百萬,卻按兵不動,宣而不戰。英國軍事史家富勒寫道:“當波蘭正被毀滅之時,西線也正產生了一場令人詫異的牴觸。它很快就被稱為‘奇特的戰役’,而更好的稱呼是‘靜坐戰’。”

“剩下來的隻不過是打一隻兔子,參軍事角度看,戰役已經結束。”

開戰前,因為波軍統帥部對敵我兩邊力量差異貧乏清楚的熟諳,因此直接導致戰役批示的嚴峻弊端,他們把主力沿冗長的邊疆靠近擺設。

這類毫無計謀縱深的擺設,使波軍在德軍高速率大縱深的推動下不是被毀滅就是被豆割包抄,成為留在德軍前麵的孤軍,抵當敏捷土崩崩潰。

同時,在波軍的擺設上,我們還看到令人不成思議的一幕,他們將主力靠前配置,很明顯他們還籌算一旦英、法在西線作戰勝利,德軍主力西調,他們就頓時轉入守勢,波茲南地區的主力取最短路程,直取柏林。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