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門寵媳_第71章 除舊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清風院雖偏僻,此時也儘是過年的喜慶氛圍。

華燈初上,李府側門大開,驅逐主子們返來,垂垂喧闐的人聲一起傳到了清風院。

看李子昌和劉婆子的反應,那副護膝定然已不在李子昌手中了……

李英歌就逗他,“小承銘,新年新氣象,你要不要多學一樣本領?我院裡的常青會拳腳,你要不要跟著她學些把式?”

就和楊媽媽恭聲應下,說談笑笑的先行退下。

謝氏是個閒不住的,不肯乾坐著,就讓人抬來賬冊,自顧理起過年的事件來。

李子昌嫌待在屋子裡無趣,又不好撇下正妻去姨娘們的院子,就帶著李承銘、李鏘、李銓三個兒子,煮酒論詩書。

窩在配房和劉婆子說閒話的粗使婆子們忙三兩口灌下殘酒,辭了劉婆子,挑著長杆,漸次點亮清風院的大紅燈籠。

回想這幾次見謝氏的場景,李娟撒嬌賣乖,謝氏倒也肯接兩句話。

李娟那裡好硬生生的上前搭話,冇得討人嫌,就撅著嘴看一眼李妙,表示謝氏不給機遇不怪她無能,低頭用心對於起桌上精美的甘旨點心來。

又有下人奉上熱騰騰的餃子。

李妙聽著,卻感覺李英歌不過是換牙,謝氏卻連守歲都免了,不免有些變態,就表示李娟上前搭話。

國宴以後是家宴。

她想到太後身邊的元姑姑親身幫李英歌將換下的牙丟到床下,還是蕭寒潛過夜萬壽宮之處的床下,一時欣喜李英歌又大了一歲,一時又替李英歌得太後歡樂而歡暢。

李妙又好氣又好笑,想著謝氏和李英歌這裡行不通也就罷了,一心留意起劉婆子的動靜來。

李承銘總歸是個才五歲的孩子,滿府歡慶新年的氛圍下,那副小學究的做派也不見了,倚在謝氏身邊,笑得眼睛亮亮的。

早晨李府守歲,有頭臉的管事媽媽和婆子們,也能在正院占一席之地。

待換過兩盞茶,李子昌就讓人送犯困的李承銘去謝氏身邊,轉頭見李鏘和李銓低聲說著官學的事,就對勁點頭,自去院子裡透氣。

謝氏保險起見,也不管吉利不吉利,盤算主張讓李英歌免除守歲。

正院頓時響起一片喝彩、道賀聲。

謝氏卻偶然理睬這些,惦記取李英歌慌亂了一天,就招來楊媽媽和謝媽媽交代道,“轉頭楊媽媽寫幾個軟和好克化的炊事票據給東跨院,這陣子彆讓英哥兒吃油膩上火的東西,先平淡一陣子再說。

等用過餃子,大家都毫不料外的吃出吉利銅錢,謝氏就喊來常福和常緣,送李英歌回東跨院。

謝媽媽這就回東跨院,備好炭爐熱水,今晚你就辛苦些,和常青一塊給英哥兒值夜。等用過餃子,我就讓常福和常緣先送英哥兒回屋歇下。”

能讓劉婆子驚奇的事,隻要那副護膝的去處!

她看了眼不睬外事的謝氏,不動聲色的離座起家,漸漸踱出了上房堂屋。

他們其樂融融,李娟找不到搭話的機遇。

這是不是申明,連老天爺都在幫她!

女兒更加懂事機靈,謝氏卻怕李英歌心智方纔規複,經了五皇子的事麵上瞧著冇事,內裡可不好說,夜裡萬一夢魘了可了不得。

李娟那裡不曉得李妙所想,嘴角微撇,但本身的親姐,冇有不幫的事理。

遵循風俗,李府高低都要守歲,就連李子昌的六房姨娘,今晚也能進正院坐席,和男女主子一同辭舊迎新。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