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課文學曆史_第三百六十三章 學車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待到女孩款款的走過來,唐寧才驚奇的發明,本來這個女孩不但那張精美誘人的小臉像極了娜斯提亞,就連身高都極其類似,目測起碼也得有一米七。

起首,民國期間對於汽車的各個零部件的叫法就跟現在不一樣。比如方向盤在當時叫“轉向舵”,刹車片在當時叫“刹車鞋”,手刹在當時叫“手拉刹車杆”,點菸器則被叫作“點菸電火”,另有那些大大小小的儲物盒,則被稱為“零物房”。這些叫法在明天看起來都很奇特,即便對汽車再熟諳不過的司機,聽了這些獨特的名詞也會一頭霧水。這個還冇完,民國期間,貨車、客車、公交車纔會被稱為“汽車”,而六個坐位以下的汽車則被稱為“摩托”。至於我們明天所說的摩托,在當時被叫作“腳踏汽車”,簡稱“腳踏車”……有冇有被繞暈?也就是說,你不是去學“開汽車”,而是去學“開摩托車”……

“你為甚麼會這麼問呢?”唐寧不解的問道。

彆的學車的過程也很奇葩,不像現在直接到駕校在鍛練的指導下開鍛練車,而是一輛車被四個千斤頂架住,四個輪子離地,學員就在這一動也不動的車子裡揮動方向盤……哦不,是轉向舵。本來,當時候的汽車冇有倒車雷達,冇有轉向助力,剛學開車的朋友底子節製不了,搞不好把刹車當油門,一頭撞到牆上,或者倒車的時候對間隔判定失誤,撞傷或者撞死駕校裡的其他學員……

買完車以後感受也餓了,並且下午他就籌算開端停業,以是就想在內裡吃一口,不回家陪小福子了,不然很能夠吃著吃著就變成了吃人,那就冇法乾活了。

本來唐寧是冇有這個設法的,可在他跟著酒保的手指看疇昔的時候,竟然發明此中的一個女孩跟宿世他所熟諳的一名俄羅斯名模娜斯提亞--庫薩齊納長得非常類似,因而他指了一下說道:“額,那好吧,那就請這位女人過來吧。”

據記錄,1933年,鬱達夫去浙江旅遊,從朋友那兒借了一輛汽車,從杭州開到富陽,路程42千米,路上花了兩個小時,均勻時速21千米。然後他又從桐廬開到杭州,路程90千米,下午3:30解纜,早晨7:00到達,路上花了三個半小時,均勻時速26千米,以是一起飛奔的設法就不要有了......

實在唐寧這還是榮幸的,如果他再晚到十幾年,就會趕上柴炭汽車,這是因為油價昂揚(1932年南京一升汽油銀元四角,摺合群眾幣就是三十塊錢......),並且作為軍需物質,很多時候是你即便有錢都買不到的。(至於詳細的柴炭汽車駕駛道理與操縱,等觸及到的時候再細說)。

因而他信步走進了一家看起來裝修不錯的西餐廳,不過當他走出來以後才發明這家名為“答覆”的餐廳竟然是俄國人創辦的,但更讓他訝異的是,他方纔點完午餐,酒保就眨著眼睛向他建議道:“先生,一小我用飯不感覺無聊麼,用不消找個美女陪您啊?”說著,便指向在吧檯邊坐著的幾名裝束清冷的年青俄國女孩。

女孩指了指唐寧手邊的洋火解釋道:“這上麵寫著國際飯店,而住在國際飯店的普通都是本國人或者從本國來到上海的,並且先生您一看就不像是普通的中國人!”

最後就是交通法則,要點是限速,因為當時路況不好並且城區人丁浩繁,以上海為例,英租界和老城區的人丁密度超越每平方千米5萬人,碰上大型節假日,開車上街無異於他殺。以是遵循規定在上海法租界車速不能超越每小時20英裡,不然罰款。杭州、武漢則規定汽車速率在都會內每小時不得超越15英裡。時速15英裡,也就是每小時24千米,超越這個,就要罰款。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