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萬積年間這類事很多,本朝那邊有這類事?就算有其事,如何能夠掛出幌子來?誣罔聖母,該當何罪?真恰是鄙諺說的,要‘滿門抄斬’了!”
這時的知州衙門也已經獲得動靜了,丁寶楨一早就下了一道手令,叫德州知州重視安德海的行跡。
慈禧太後不是常說,天子不小了,得要看得懂奏摺?而況現在書房裡又是“半功課”,晝長無事,恰好讓天子在這方麵多下些工夫。
一人當時嘲笑一聲:“哼,就憑這隻三隻腳烏鴉,此人就罪無可赦了!”
兩艘承平船泊在西門外,船上的龍鳳旗在晚風中飄著,獵獵作響,頓時引來了好些看熱烈的人,交相扣問,弄不明白是甚麼人在內?
船上有兩麵大旗,一麵寫著“奉旨欽差”,一麵寫著“采辦龍袍”,兩麵大旗上又有一麵小旗,畫的是一個太陽,太陽上麵一隻烏鴉,這隻烏鴉模樣特彆,是三隻腳。
知州是舉人出身,肚子裡有些墨水,他說道:“《春秋》上有句話,叫做‘日中有三足烏’,你們記不記得?”
“話是不錯,對上頭如何交代?”
“對了!”慈安太後說道,“哀家就是在揣摩這個。體例倒有,不曉得行不可?等哀家試一試。”
慈安提出來了,慈禧也不好辯駁,也就同意了。當天就傳懿旨:內奏事處的“黃匣子”先送給天子。
“你們是甚麼人?”這時他才曉得出事了。
“請跟我們走吧,我們巡撫大人有請。”安德海一看這步地,本身不去都不成能了。(未完待續。)
手令上說得很明白,安德海一入省境,如有犯警情事,能夠一麵拘繫,一麵稟報。是以早就派出得力差役,在州治北麵邊疆上等著,一發明那兩條掛著龍鳳旗的承平船,當即馳報到州。
安德海的船,此時剛循運河到德州,入山東省境。德州是個水陸衝要的大船埠,安德海決定在這裡停一天。
天子這一喜非同小可。每天下了書房就到翊坤宮看摺子,翻開黃匣,第一步先找有無關於安德海的奏摺?十天疇昔,音信杳然,天子有些沉不住氣。
安德海一行人馬剛在驛站裡歇息下,就聽內裡人頭湧動,傳來陣陣喧華聲。
“皇額娘,”天子忿忿地說道,“這事兒,朕可要說話了。”
“不對!”另一小我立即駁他:“官船見很多了,必有官銜高腳牌,燈籠上也寫得明顯白白。如何能掛龍鳳旗?”
“為‘西王母取食’,不就是說,奉西太後的懿旨來打秋風,來蒐括嗎?
不過慈禧太後又怕天子擺佈的寺人,會趁此機遇,從中舞弊,或者泄漏了奧妙大事,以是指定天子在翊坤宮看奏摺。如許,她纔好親身監督。
初秋氣爽,並且大亂已平,百業復甦,門路上早晨亦是商旅不斷,一瞥見燈籠火把,軍隊夾護,都當是甚麼顯宦,不知因為甚麼要公,星夜急馳,誰也冇有想到是丁宮保捉“欽差”。
“也冇有甚麼不好交代,姓安的並無犯警情事,並未騷擾處所,何可謂之‘犯警’?”
“如何叫‘犯警’呢?”知州老爺找他的幕僚來商討,“按說掛龍鳳旗就是犯警。憑這一點就能抓他嗎?”
“大抵是欽差大臣的官船。”有人如許猜想。
“你彆忙!”慈安太後從速答道,“等哀家細心揣摩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