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聖明!麵前和局雖定,海防不成敗壞,正要上賴太後聖德,實在清算。親政之說,臣不敢奉詔。”說完,醇親王取下寶石頂、三目炫翎的草帽,放在磚地上,重重地碰了個響頭。
“太後這模樣用心,天下臣民,無不感戴。不過,天子年紀還輕,典學未成,上賴太後的覆育,親政一事,現在言之過早。”
“話雖如此,哀家也不過再苦個兩三年。”慈禧太後又說。
亂世如此,而況現在?如果又要大興水兵,又要大興土木,隻怕不待內奸淩辱,危亡立見!“
立山笑道:“熙大爺連這一層都不明白?不專設衙門,七爺如何辦事?”(未完待續。)
醇親王不曉得她俄然冒出來這句話,有何含義,他一貫謹慎,不敢自作聰明去作測度,隻毫無神采地答一聲:“是。”
“修南北海的工程,是同治十三年八月月朔,就有上諭的。”閻敬銘閉著眼說。
醇親王一向不置可否,而心中已有成算,以是這時候不等她再往下說,從速介麵答奏:“臣等早就籌算過了。隻等經費稍稍充盈,把三海好好修一修,作為天子保養太後天年之處。”
“哀家本年五十一了,也不曉得另有幾年?歸政今後,總該有一個養老的處所吧!”
“你是說預備另立衙門?”
“但願如此。”閻敬銘慢條斯理地說,“大興水兵,戶部竭力以赴,大興土木,不知款從何出?”
“親政也快了。哀家總得將祖宗留下來的基業,管理得好好兒的交給天子,纔算對得起列祖列宗,天下百姓。”
本朝建國,儘懲前明之失,康雍兩朝,真能夠媲美文景之治,純天子天縱聖明,雄才大略,不殊漢武,但是所失亦與漢武相仿。
“我傳聞張製軍已經先有信來了,他以為我中華幅員廣寬,水兵不辦則已,一辦就要辦四支:北洋、南洋、閩洋、粵洋。每支設統領一員,或者名為提督,由總理衙門統轄四支。光是這一層,就見得張製軍還冇有摸著門道。這四支水兵,即便設立了起來,也不能歸總理衙門統轄。”
“我也是聽來的動靜,不知真假,上頭的意義,正就是對付現成的局麵。”
醇親王停了一下說:“這是件大事,臣想請旨飭下北洋、南洋、本地各省督撫,各抒所見,船廠該如何擴大;炮台該如何安設;槍械該如何多造,切實在實講究,務必辦出個模樣來,纔不負太後的希冀。燃文小?說??.?r?an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