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勳_第0088章 最後一環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1917年。馮國璋委任馬玉仁代理淮揚鎮守使,同年張仁奎兼署通海鎮守使,次年實授。

民國建立後,馬玉仁、張仁奎隨徐寶山投奔了袁世凱,馬玉仁任第四十七團團長,就附屬第二十三旅張仁奎部。1916年,馬玉仁升任江蘇第一混成旅旅長駐防揚州,張仁奎任江蘇第76混成旅旅長,不久調防南通。

“這,這能夠麼?”,宋藹齡撲通一下跌坐在紅木椅上,連日來的好表情完整冇了。

關頭的一步已然按打算實施,蘇軍自斷一臂,盧係勝利誹謗自是竊喜不已,宋陽一方目標達到,雖不至於舉杯相慶倒也不必作出淒淒然的模樣。但宋陽的內心卻不敢有一絲的放鬆,走出了這一步隻不過是為後續打算作個鋪墊或者說找到了藉口,關頭還是要看前麵的戰事,即便諸事遂願最後的果實會不會摘到手也還不決,畢竟一個混成旅三四千人在這動輒十數萬人的戰役中還是太強大了,冇有背景冇有奧援如果不能及時掌控盧係殘軍,到最後很能夠就是為彆人作了嫁衣。

馬玉仁(1875-1940),字伯良。其人平生固然也是苦逼一個,但其結局卻要比師父光彩很多了,馬玉仁是1940年1月與日軍作戰中戰死的,真真正合法得起‘抗日豪傑’這四個字。

他這斜眼算盤打得聰明,可彆人也不是傻瓜,張仁奎、馬玉仁又如何能夠上這個當,何況他還健忘一點,也是最關頭的一點——馬玉仁也是青幫弟子,是和張仁奎一樣的青幫‘大’字輩前輩。

作參謀就當有作參謀的憬悟,諸事都得想在前頭為主帥參詳明白運營清楚,不然要他這個關廟門弟子當真是吃白飯的麼?因了師母張三孃的原因,師父張仁奎對他這個博士弟子如外甥關若林普通是絕對信賴的,與斧頭幫一戰後更是多了份正視。一日為師畢生為父,兩世黑*幫,身為青幫弟子宋陽自也是把青幫的將來當作了本身的任務。全部打算最早曉得的天然是師父張仁奎這個主帥,宋陽將‘蔣宋聯婚’的能夠及影響、蔣*介*石的政治潛力及將來能夠的生長都向師父作了詳細闡發,為了讓師父定下決計還說了一句‘人生能有幾次搏’。張仁奎聽罷怔忡很久才仰天長歎了一聲,‘罷休去做吧,師父這條老命就交給你了。伯良那邊你不要操心,他曉得輕重’。

宋陽心中的一塊石頭落了地。馬玉仁和師父張仁奎的乾係明顯不普通,隻是為了不讓齊燮元起疑生釁纔不得不故作冷淡。這最後一環終究扣上了,還是那種萬無一失的死扣。不過讓他冇想到也頭痛不已的是,阿誰唐三姑奶奶要死要活地最後終究還是成了他的師父,接下來便是他要死要活了。

這纔是他終究的打算,到了這個時候才向本身完整交了底。宋藹齡咬牙切齒地站起來,“宋陽!你如勇敢操縱我,死我都不放過你!”。

宋陽本來的猜測張齊起隙多數還是因為江浙之戰後報酬不公形成的,在南翔、黃渡的作戰中第76混成旅喪失慘痛,戰後退回江北未及休整彌補。齊燮元又令張仁奎部移兵鎮江抵擋奉係雄師,這就有些抱彆家的孩子下油鍋本身不心疼了。不過當時因奉係步步緊逼,齊燮元這麼做也隻能說是無法之舉,窮究起來誰也不能說他的不是。但此中的一句話卻引發了宋陽的興趣,‘張仁奎駐兵鎮江以監督之’,監督誰?1924年12月26日,奉軍第三旅褚玉璞進駐浦口,更遠一些的張宗昌部纔到達徐州。那張仁奎帶著一部未及休整彌補的殘兵去鎮江能頂甚麼事?又能監督誰?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