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霸主德意誌_第280章 資源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埃裡克點了點頭,非常賞識卡斯丁哥尼的這股勁,識時務,知進退。

寶馬和奔馳都冇有如許的技術,哪怕是福克公司也冇有如許的才氣,目前的德國,獨一容克公司和克虜伯具有這個“隱形專利”的利用權。實際上克虜伯拿到相乾技術後,在魯爾產業區試製了很多次,勝利機率並不高,更彆說寶馬。想要偷學這門專利,就是獲得了樣品也不頂用,隻要直接拿到原始質料和技術過來動用,對寶馬的崛起纔是關頭。

卡斯丁哥尼此時纔對埃裡克的設想師身份堅信不疑,現在的機體強度遍及不敷,為了儘量節流重量,都會采取航空鋁,以後德國又推出了超等杜拉鋁,處理了很大的機體強度題目。

德國對外軍售的坦克、無線電、運輸船、客機等等,都是在德國本土出產組裝的,占去了很大一部分原質料供應量。接著又是空軍的FW-200C、BF-1、BF-10等等這些飛機,鋁材耗損量大得更是驚人,140萬噸的電解鋁底子冇法滿足海內需求。

就在卡斯丁哥尼還在記錄相乾數據的時候,埃裡克已經畫好了一張草圖,俯視圖中,機翼麵積龐大,機身也跟著擴大很多。

“總統先生能夠並不曉得,您的‘漢莎1號’占用了天下大量的鋁材,想要打造新的大型運輸機,恐怕海內鋁材會呈現完善。”卡斯丁哥尼說得一點冇錯,固然德國的鋁材年產量已經很驚人,但還是需求靠更多的入口保持海內需求。

煤能打算也是在分解油以後,停止了幾個項目整合,此中就包含了“分解油”和“煤分化”。

1920年的鋼產量為7000多萬噸,還需求入口近千萬噸彌補空缺。這倒並非申明德國的內需必然需求這麼多質料,而是因為德國在埃裡克的佈局下,有太多的各種隱形打算,諸如大噸位船舶,大型浮船廠等等。

卡斯丁哥尼有瞭如許一張草圖,心中也就有了譜,頓時信心大增。不過,接下來並非統統題目都獲得體味決,真正的困難還在前麵。

接著,他們回到了這張草圖上,從埃裡克的正麵圖中,卡斯丁哥尼發明瞭一個風趣的處所,那就是機頭的下巴很大。

“你冇看錯,這個處所就是門扉,是整機獨一的收支口。”埃裡克解釋道。

埃裡克不吝破鈔大量人物力鋪設天下鐵路、公路,占用了幾近近一半的財務資金,僅1920年的整年發電量為1300多億千瓦時,比美國高出一半,是除美外洋天下發電量的總和。

“這設法就是剛纔纔有的,誠懇講,我現在也冇有一個完整的計劃,隻能算對你提這麼個要求,這類飛機的關頭就是要大,要有續航才氣和超強的穩定性。”埃裡克有些難為情,因為這個要求確切很難辦到。

分解油首要的用處還是供應給航空用,畢竟產量和性價比不如入口原油煉製來的便宜,而煤分化項目則是為了減緩海內的民用燃氣耗損。為了彌補缺口,開端用煤分化,但產能並不高,技術也有待晉升,終究,這方麵的缺口還是很大,隻得從蘇聯和美國入口。

卡斯丁哥尼不曉得埃裡克要多大,裝坦克?裝一輛三號?還是裝十輛?這二者不同實在是天差地彆。

“國防部正在研發的一款坦克,就是奔馳公司設想的四號坦克,目前已經有了樣車,尺寸方麵差未幾定型,能夠作為參考,不過,為了保險起見,你能夠將裝載空間留出一部分冗餘。”埃裡克當然不會隻是運輸新四號坦克而專門打造一種大型運輸飛機,將來還必必要承擔更多的運輸任務。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