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是德國與巴爾乾半島輸油管道必經的兩個國度,這兩個國度現在有大量的德裔工人正在停止管道基坑施工。令人讚歎的是,在天下新併入的地區也正在同時啟動此項工程,特彆是巴爾乾地區的鐵路延長和路基加固事情,停頓時快時慢,但施工過程非常順利。這項世紀工程從威尼斯港口一向延長至歐洲北部,基坑開挖和輸油管道安裝,都需求大量的人力物力,漢斯・路德和亞爾馬經常過問,並適時處理實際題目。
這些差異並非全數來自國防技術,而是人才沉澱與各軍兵種的豐富,埃裡克為此悄悄停止過多次摹擬推演。假定英德之間一旦開戰,英國能夠征召的水兵幾近是德國的十倍,並且招之即來,來之能戰,這就是軍事沉澱和享有製海權的上風。
在鄰邦看來,德國畢竟是陸權國度,空軍呈現後,固然能夠依托戰機快速反擊以彌補水兵的短板,但冇有水兵這雙伸能出去的重拳,還是冇法彌補英德之間的武力差異。
這條彎延迴旋的輸油管道讓工人們支出了血和汗,也讓德國當局上高低下操碎了心,因為這條管道能給德意誌聯邦帶來強大和但願,也能給巴爾乾半島沿線國度帶來可觀的經濟支出,能夠說利已利人。但是,正因為它的不平凡,也就給施工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即便拚接勝利後,也不能頓時輸油,工程設想職員還需求考慮高寒高熱地帶,地質脆弱地段,海拔凹凸起伏幅度,沿途泵壓晉升,高濃度油漬的凝固竄改,管道質料耐久耐用的水劃一題目。
“這才象天下第二大經濟體財務部長說的話,有底氣,有膽識!我也尊敬漢斯・路德部長的定見,就按E級打算停止預算,如許才顯得德意誌聯邦當局辦事的氣慨。”最後還是由埃裡克點頭定音。
“部長中間,給個痛快話吧,對中原軍事援助你到底同意拿多少錢,我們不成能在總統府待一早晨,現在就等你開口了。”施特雷澤曼乾脆把話挑瞭然。
埃裡克身在總統府,心卻在天下各地,乃至為巴爾乾半島的輸油管道徹夜不眠,幸虧有漢斯和亞爾馬負總責,不然,水兵的生長打算他便抽不出時候停止。因為石油是國度的經濟命脈,光靠海運的效力和代價太大,並且需求一支強大的水兵護航,既華侈人力物力,也不能滿足海內的需求。如果戰時,隻要敵方封閉幾條海峽,致命的缺點就閃現出來了。當然,陸路更冇法運輸,在冇有直通火車的環境,這個設法的確是癡人說夢。
當環球期間到來的時候,各國水兵紛繁占有了極其首要的位置,而德國卻行動盤跚,仍然缺席,這是埃裡克所不能接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