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順治四年(1674年),知府辛炳翰始修思補堂,又修儀門、榜房,紀而知府張獻捷重修大堂並六曹房、乘發司、永平庫。嗣後,接踵補葺完整。
民國2年(1913年),南陽府裁撤,府署故址為縣公署(民國元年,知縣署改稱縣公署,後又改稱縣當局)占用。民國21年(1932年)秋,於南陽設立河南省第六行政區,
督察專員公署即設於久府署內(與縣府和署),而後,續有增葺改建。束縛後,南陽專員公署駐此,1965年後,改成□□南陽地委第三接待所,後又改立室眷院。
成化年間(1465年——1478年),知府陳鎰重修大堂(正堂),堂左為乘發司(承辦和轉辦公文信劄)及吏、戶、禮諸房,右為西公廨(公廨是官吏辦公處的通稱),東南隅為衙神祠、寅賓館。前為大門,門擺佈列榜房,前建豫南首郡坊。大堂後為寅恭門,次為思補堂(二堂),堂左為書柬房,右為招稿房。次三堂,又次為府廨,規製嚴備,經明末事情頹圮。
成化年間(1465年——1478年),知府陳鎰重修大堂(正堂),堂左為乘發司(承辦和轉辦公文信劄)及吏、戶、禮諸房,右為西公廨(公廨是官吏辦公處的通稱),東南隅為衙神祠、寅賓館。前為大門,門擺佈列榜房,前建豫南首郡坊。大堂後為寅恭門,次為思補堂(二堂),堂左為書柬房,右為招稿房。次三堂,又次為府廨,規製嚴備,經明末事情頹圮。
清順治四年(1674年),知府辛炳翰始修思補堂,又修儀門、榜房,紀而知府張獻捷重修大堂並六曹房、乘發司、永平庫。嗣後,接踵補葺完整。
戒石坊
故址在舊城內西南隅,即今民主街西端北側。南陽府署由元朝迄今已有700多年汗青,具有很高的文物代價。市委、市當局決定修複南陽府署,是一件深得民氣之舉。[2]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知府佟應琦於大門外東西增建召父、杜母二坊。耐久對府署漸頹。
南陽府衙也是中國汗青上最大府衙,初置於元朝1271年,現在它仍然宏偉,並具極高代價,信賴將有能夠申報天下文明遺產。這也是他任南陽知府期間,最有影響的政績之一。
南陽府衙儀門
故址在舊城內西南隅,即今民主街西端北側。南陽府署由元朝迄今已有700多年汗青,具有很高的文物代價。市委、市當局決定修複南陽府署,是一件深得民氣之舉。[2]
南陽府衙儀門
民國2年(1913年),南陽府裁撤,府署故址為縣公署(民國元年,知縣署改稱縣公署,後又改稱縣當局)占用。民國21年(1932年)秋,於南陽設立河南省第六行政區,
南陽府衙儀門成化年間(1465年——1478年),知府陳鎰重修大堂(正堂),堂左為乘發司(承辦和轉辦公文信劄)及吏、戶、禮諸房,右為西公廨(公廨是官吏辦公處的通稱),東南隅為衙神祠、寅賓館。前為大門,門擺佈列榜房,前建豫南首郡坊。大堂後為寅恭門,次為思補堂(二堂),堂左為書柬房,右為招稿房。次三堂,又次為府廨,規製嚴備,經明末事情頹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