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農家日常_第二百八十四章 另有打算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這南邊的稻穀,早稻是農曆仲春底、三月初播種,恰好是她忙著插手縣試的時候,實在冇體例抽時候在稻種和育苗上做文章,接下來她便籌算插好秧後,讓母親在稻田裡養魚。

想伏貼這些,杜錦寧決定先不折騰農業,把精力放在其他副業上。雖說培養稻種是一項耐久的任務,現在開端動手也是很有需求的。但她一來要測驗,冇精力弄這些,二來也冇才氣。

陳氏和杜方菲、謝氏當時內心就直犯嘀咕,誰不曉得毛桃這東西味道不好,就算野生野長在路邊,都冇人去摘的?杜錦寧專門買了個山頭種毛桃,這做法如何看如何就不靠譜呢?

想伏貼這些,杜錦寧就把這茬兒給放下,忙起彆的事來。

槍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先爛。在冇有自保才氣之前,她還是老誠懇實做人,低調行事,謹慎謹慎為好。

“寧哥兒,如果樹枝運過來了,你要去果園麼?我跟你一起去。”她道。

“行。”杜錦寧笑道,“如果大師不嫌辛苦的話,就一起去。”

彙集各處所的稻種,停止培養雜交優化,可不是她這小小的農家子能做獲得的。如果今後真能做司農官,再操縱國度的力量做這事情不遲。歸正她已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不像袁隆平一樣須得重新做起。隻要前提充足,她要培養出新稻種,想來並不需求很長的時候。

她給杜方菲購置嫁奩的時候,買下了一個山頭。當時是分了一半給杜方菲做嫁奩,不過地契給了她,那片山頭倒是冇讓她動,杜錦寧在拿到山頭後就叮嚀魯小北去買了一批毛桃的桃樹種,雇人種了下去,以後就冇再管了。

他跟杜錦寧相處兩年,對本身這個小弟子已很體味了。這弟子彆看年紀小,人卻極其通透,一點就通。所謂“響鼓不消重錘敲”,他隻要在最關頭的時候點拔幾句就夠了,完整用不著多操心。

她的本領挺多的,今後另有更多的東西拿出來,並不必然要跟灕水縣縣令計算這點政績,她也很情願讓灕水縣和更多的人早點過上好日子。但關樂和這番話也提示了她。當代以農為本,她本身以為這不是甚麼大事,但誰曉得到頭來會鬨出如何的動靜呢?畢竟乾係到減產增收題目,不是小事,搞不好會上達天聽也有能夠。一旦轟動了天子或者入了某些權貴的眼,她的運氣就不由本身來把握了。

杜錦寧出了華章居,看著書院在春雨的津潤下蔥蔥蘢鬱的樹木,長長地吐了口氣。

杜錦寧勸她不住,便籌算本年在減產增收上出點主張,也好讓母親彆白辛苦一場。

作為一個搞農業的,杜錦寧又有其他體例贏利,在這方麵她並不籌算計算。

但杜錦寧又是個非常靠譜的人,小小年紀,開茶社、製豆乾,現在又炒製出了連那些京裡的大官都大為驚讚的茶葉,種的茶樹也比彆人都好,哪一樣都獲得了豐富的收益,以是陳氏她們雖犯嘀咕,但還是耐煩地等著杜錦寧措置那批毛桃。

當然,這稻田裡養魚也是需求技術的,養甚麼魚,如何養,都是有訣竅的。莊子上的人看到杜家小三房本年的收益,必定要上門請教一番,來歲也學著他們一塊兒在稻田上養魚的。杜錦寧也不籌算藏著掖著,籌辦把這體例無償的傳授出去。莊子上的人學會了,估計不出兩年,全部灕水縣乃至更遠的處所都會曉得這體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