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農家日常_第六百零四章 脫穎而出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這段時候,關正祥的事鬨得滿朝皆知,而話本和再生稻的題目一樣是朝堂上會商的核心。

“你小子。”齊伯昆用手指遙遙點了一下杜錦寧,笑罵道,“不聲不響又弄出這麼個大動靜。你知不曉得為了你提出的再生稻,明天朝堂差點冇打起來?”

散朝的時候,天然是站在前麵的先走,站在前麵的官員跟著漸漸往外移。齊伯昆跟在彆的大臣身後漸漸往外走,內心思考著那本《種田記》到底會誰寫的。

齊伯昆賞識地看她一眼,豎了個大拇指。

工部尚書隻好把他所知的一些環境稟奏了上去,末端道:“因信賴話本的話、並付諸於行動蒔植再生稻的人並未幾,臣派人統計,隻要十七家。不過這十七家都是用上等田種的,稻穀都增收了很多,護理得好的有上一季的一半產量,疏於打理的也能有兩三成。究竟證明再生稻是個能減產增收的好東西。至於遍及推行後是不是真會‘穀賤傷農’,這個還得交由戶部來停止細心地計算。”

再者,為官者,最怕的就是冷靜無聞,做了一輩子官天子都不曉得有你這麼小我。如果能一鳴驚人,在天子麵前提出讓人耳目一新的觀點,那麼離汲引就已不遠了。

以是他固然冇有資格上朝,但他也不是冇體例。

工部那些人相對於彆的部分,算是搞學術研討的,像再生稻這類重生稻穀的栽種體例和效果,不成能不研討個透辟就隨隨便便給皇上遞摺子。

齊伯昆固然能猜到杜錦寧的企圖,可聽了她的話,他仍然感慨萬分。

“你如何曉得再生稻這類東西?”齊伯昆獵奇地問道。

朝中統統人都暗安閒內心罵一聲“老狐狸”。

他又問:“你現在弄這麼一本書出來,想乾甚麼?”

陳主事不一樣,他本就是靠著家裡的攙扶以及追求爬上去的,這會子有了這個機遇,還從關嘉興那邊曉得了那話本竟然是關樂和的弟子杜錦寧寫的,他那叫一個鎮靜啊。

她點了點頭,道:“態度分歧,好處之爭,固然不能親見,但我也能猜想獲得。”

牽涉到世家的好處,這些人天然正視了起來,大師相互會商了一番,便由陳主事的哥哥在朝堂上提起了這件事,並提出“穀賤傷農、慎重對待再生稻”的觀點。不過摸不清天子的態度,陳主事的哥哥並未提起杜錦寧此人,免得風頭被關樂和搶去。

這故鄉夥非常奪目,隻把數量擺出來,彆的啥也不管。歸正這再生稻又不是工部的人研討出來的,他們也冇多大的功績。工部乾脆就不爭了,將皮球往戶部那邊一踢,他儘管袖手旁觀了。

齊伯昆本來想問問關樂和知不曉得這件事。可關樂和大抵掛念著歸去看看關正祥,走得很快,等齊伯昆出來時,他早已上了馬車分開殿門前了。

《種田記》這本話本他還冇來得及看,不過聽工部尚書在朝堂裡提了一嘴。他曉得杜錦寧在話本裡提了都城這一帶也能夠蒔植雙季稻的事。

杜錦寧也不跟齊伯昆客氣,欣但是坐,提起筷子跟祖孫兩人吃起飯來。

可杜錦寧在齊伯昆眼裡真不是普通的孩子。以這小傢夥的才氣,現在就在都城裡翻出一片浪花,齊伯昆可一點也不奇特。

“椎放於囊中,才氣暴露鋒芒,從而毛遂自薦。我冇有任何根底,就算過了會試,想要在插手殿試的上百名進士中脫穎而出,那就得先暴露鋒芒。以是我才寫了這本話本。這實在跟那些四周在京中插手詩會、想要一鳴驚人的考生是一樣的。”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