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劉賢妃的話,楊嬤嬤固然冇有完整懂,但也不再問,行動利落的替劉賢妃細心打扮了,才目送著劉賢妃領著一眾宮女寺人出了永壽宮。
於公公可謂是元昌帝身邊極受信重之人,平時就算是召了朝中重臣來措置國事,元昌帝都不會決計避著於公公,可今兒個,如何無端端的,於公公冇伴在元昌帝身邊,反而在這宮後苑核心守著?
“嬤嬤,本宮之以是能被皇上念著,不就是因為本宮那分歧於旁人的天真嗎?”她這些年表示給元昌帝看的,都是她天真不擅謀算的一麵,就連她現在的職位,也是元昌帝是以顧恤她而主動給的,“如許一小我,碰到有事要求皇上時,表示得笨拙一些,才更合常理,不是嗎?”
皇宮雖大,但動靜傳播倒是最快的。
遠遠的就能瞧見明黃的儀仗,元昌帝公然在這裡。
以色侍人,色衰而愛弛。
見劉賢妃一行人走過來,於公公麵上掛著笑容遠遠的施了禮,“給賢妃娘娘存候,”然後看了劉賢妃手中提著的食盒一眼,“賢妃娘娘又來給皇上送蔘湯了?”
於公公語氣恭敬中又帶了幾分密切,明顯與劉賢妃非常熟悉。
想到這些,劉賢妃一雙柔媚的眼也是一黯。
劉賢妃,就是這獨樹一幟的人。
劉賢妃這幾日一天不落的往元昌帝那邊送蔘湯,隻怕就連在冷宮裡奉侍的宮女都曉得了這件事。
一邊往宮後苑去,劉賢妃內心也有些泛疑。
劉賢妃原是要去禦書房的,卻不想派去刺探元昌帝地點的寺人卻道元昌帝這時不在禦書房,而是去了宮後苑,因而又臨時轉道去了宮後苑。
但是,在這麼多善於勾心鬥角的美人當中,如果有一人冇被這深宮餬口磨去賦性,眼中還能有純真,如許一小我,又豈能不被元昌帝重視到?
鄭貴妃這些年確切是受儘了恩寵,但元昌帝不是會因為美色而遲誤了政事的昏君,又豈會明白日的與鄭貴妃在宮後苑裡取樂,還將於公公派來守著?
這麵琉璃鏡是番邦進貢的貢品,比起大周朝慣用的銅鏡,這琉璃鏡不但模樣更精美些,更能將統統照得纖毫畢現,因為實在可貴,宮裡一共才得了兩麵。
此中一麵天然進了皇後的坤寧宮,而另一麵,則被元昌帝賞了給劉賢妃。
宮裡美人不計其數,就算劉賢妃姿容不俗,也不敢說能超出統統人去。
有了前幾日的醞釀,明天她再將姿勢放得低些,元昌帝應當不會采納她的要求了吧?
就連最得寵的鄭貴妃都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