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國公府的事外人自是難以得知,但元昌帝如何能夠不曉得,這刺殺是來自於何人,不消想都能曉得。
顧家老太爺乃是前朝宰相,在大周立朝時又不但冇有禁止,反而還極其適應天意的順勢推了一把,太祖天然不會冇有回報,以是大周朝的第一任內閣首輔,就是顧家老太爺。
“小妹和景昌被顧家家主所救,而致遠,若不是恰好被正在遊湖的幾位顧家女人所救,隻怕致遠早就冇了性命!”
不過,安平這時候提到這個,莫非……
這八角亭中驀地一靜。
並且,這傷害,還是來自於寧家。
如許的環境下,元昌帝與寧太後,與安平長公主之間的情分天然極其深厚,現在聽著本身獨一的mm竟然遇險,元昌帝那裡能不氣憤?
在太祖為了打江山而馳驅的那些年,幾近就是寧太後與年紀尚幼的元昌帝和安平長公主相依為命。
以是,這時見劉賢妃和安平長公主為了一個顧家的七女人竟然當著他的麵就爭了起來,元昌帝驚奇的同時,又有些獵奇。
當時的元昌帝還不過是個十幾歲的少年,被封了太子以後他還跟著領了太傅銜的顧老太爺學習過如何措置政事。
顧氏一族在前朝時可謂是風頭鼎盛,前朝建國到被楚氏一族奪了江山一共四百餘年,出自顧家的宰相就有不下二十位,可想而知當時顧家是多麼的風景。
大周朝是不設宰相,行的是內閣製。
另一個感覺有些驚奇的,是元昌帝。
安平長公主是寧太後的掌上明珠,連帶著寧致遠也是寧太後的心肝肉,當年洞虛道長下瞭如此斷言,寧太後可也是跟著病了一場的。
撇開彆的,元昌帝對顧老太爺是極其佩服的。
就拿顧家來講,現在無一人在朝中為官,獨一考取了功名的顧亦安也隻是個舉人。
顧老太爺這一離京,幾大世族在朝廷裡的力量便被一步步洗濯,到得現在,幾大世族固然仍有秘聞,但實際上已經到了數百年來最孱羸的時候。
並且,安平長公主可就寧致遠這麼一個兒子,又向來都愛重非常,想也確切不會為了膈應她就拿寧致遠的婚事開打趣。
“皇兄……”安平長公主眼中帶淚,整小我看著就比方纔說要爭時軟了不曉得多少,“皇兄是曉得我的脾氣的,固然與賢妃娘娘之間有些不睦,卻也毫不會用心為了這麼些小事就與賢妃娘娘爭。”
元昌帝才如許想著,就見向來不作那哭啼之態的胞妹眼中含了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