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江湖情_第9章 初入江湖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理之所至,數亦至焉。

攤主說:“800元。”

這潘故裡原叫潘家窯子,當家做主的群眾大眾,以為窯是諧音不好聽,就改成潘故裡,一向持續至今。

“800有點貴了。”米仁義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決計說給那農夫聽。

心向朝陽與光陰同業。

米仁義看看攤主,說道:“這個瓶子我看看”。

說完翻開褲兜裡的錢給他看看,然後做出欲走的模樣。

因而拿起這個瓶,感受有點重,目測有60厘米擺佈,用手撫摩一遍釉,又看看底“大清乾隆年製”,裡邊另有一瓶,這不是轉心瓶嗎?

“你要價太貴了,不好還,不過氣候太熱了,我就還一口,200元。”米仁義回道。

有一天閒著冇事,就坐公交車去東三環南路潘故裡橋西南的古舊物品市場去轉轉。

80年代中前期,米仁義本來是下崗待業青年,憑父母親乾係,在北京一家國企鼓吹處上班。

米仁義邊走邊看,固然他對古玩比較有興趣,學習比普通人勤奮,且平時也倒騰著古玩買來賣去。

到了80年代白橋不讓擺攤了,這些人又回到潘故裡,1985年後範圍逐步大了起來,1992年才建立潘故裡舊貨市場,2000年停業執照才批下來。

閒話少說,話說米仁義來到了潘故裡這個處所,北京6月份的夏天,氣候很悶熱,所見之處都是人,有手拿葵扇的、拿草帽扇風的,敞懷漏胸,乃至另有脫掉上衣,叫賣聲、還價還價聲、辯論聲,乃至另有小孩的哭聲,此起彼伏,聲聲亂耳,再加上氛圍濁味,讓人不免生起一點煩燥。

流年故事,過往曾經。

這時已是中午11點10分,他己轉了一個多小時,又累又渴,內心想著,轉到最背麵,如果冇有中意的,咱就回家用飯,下午去上班。

攤主說:“您大好也還個價,中不中。”

攤主道:“500元能夠嗎?”

這幾句話說的那農夫氣裡去了,是的,早晨還得坐火車回家,真不能再抱歸去,要破壞瞭如何辦?

想成大事,做一番奇蹟,永久要把主心骨放在本身身上,不但打獨鬥,善借彆人之力,方可為之。

因為眼界比較高,總想買好的、品格高的古玩古玩。

攤主一聽就急了,說道:“太低了,不能再加點嗎?”

上班無所閒事,平時在單位裡看看書,或打掃下辦公室衛生、打熱水、去傳達室拿報紙等雜活。

米仁義也是一心想買,就對他說:“我兜裡就282元,280元能賣,我就買了。”

放下來,欲走的模樣,又像不經意地隨口問一下,“這個多少錢?”

米仁義聽後,從速付錢,讓其包好,一分鐘也冇遲誤,抱起就走,趕公交車去了。

在成名之前,要低調,藏鋒於內,藏巧於拙,要有“是虎給爬著”的毅力。

初期本地住民是把家裡不消的物件拿到此地互換,這處所連廁所也冇有,偶然找彆人看不見的處所大小便,一到夏天,氛圍中滿盈著騷臭之氣。

一名30多歲農夫打扮的攤主,臉曬的黑紅,淌著汗珠,邊用手裡的報紙扇風,邊諦視著行人。

贏利靠的是知識,儘力拚搏和運氣機遇實現的。

米仁義故作深思狀說:“氣候這麼熱,頓時到飯點了,你還要再坐火車揹回家嗎?你看市場上的人越來越少了,要有人買,你早就賣出去了,何必比及現在。”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