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書答:“當然歡暢。“
他們來到了四川青城山。
張可應邀到新加坡插手一個國際性筆會。集會期間,她同父親一同蹬上了花葩山。在中國北方,已是冰天雪地的銀裝天下,但是,這兒卻綠樹成蔭,百花齊放。1994年12月,記書插手首屆天下漢文微型小說研討會時,就上過此山,還在山上和很多國際名流合過影。
在泰山極頂,張可非常衝動地朗讀前人詩句:會當淩絕頂,一攬眾山小。然後問父親:“還記得1990年蹬此山嗎?”
張可問:“這兒也留下些骨灰嗎?”
記書答:“當然記的。當時你爺爺剛歸天,我深深墮入思念親人的泥沼中。還是你提出蹬泰山呢!你說,站得越高,眼界越寬。來到玉皇頂,看到泰山日出,我俄然悟到‘人生如夢’的真諦。每小我都像一顆流星,急倉促劃過天幕。但是,當夜幕拉開,新升的太陽永久是光鮮的。這太陽明天屬於我,明天屬於你,後天屬於他(她),一代一代往下傳。”
在黃洋界,女兒問爸爸:“還記得那次在這兒,徐州礦業大學傳授顧建新伯伯送我的小工藝品嗎?”
……
――2045年,夏。
記書說:“好象阿誰商定,就在這兒孕育的。”
記書不知如何是好:“咱冇有這個國度的綠卡,能在這兒居住嗎?”
張記書是個旅遊迷。他平生最大的心願,就是走遍故國各地。有機遇的話,也想到外洋多轉轉。他雖不是甚麼高文家,卻曉得要寫出好文章,除了讀萬卷書,還必須行萬裡路。
張可說:“人生總會留下很多遺憾的。”
記書說:“是的,是的。”
人生苦短,一轉眼幾十年就疇昔了。此時,張記書已到了另一個天下。但他始終記取女兒,女兒也惦著他。他們都記取三十年前,阿誰特彆的商定:記書過世後,火化的骨灰,由女兒帶著,做最後的旅遊。到一個旅遊點,撒下一部分骨灰,直到撒完為止。
記書說:“我在另一個天下四周尋不見他,說不定他還活在大家間吧!”
他有個“令媛”,叫張可。女兒也愛寫作,並且出版了一本書,書名叫《年青的餃子》。平時,記書最歡暢的事,就是同女兒一塊旅遊。他們一邊玩耍,賞識故國大好國土,一邊各安閒內心孕育作品。回到旅店,一首詩,或一篇散文、一篇小說的草稿,就打出來了。到家後,再作點竄,就投向雜誌或報紙。
張可揹著爸爸,沿2001年到江西插手微型小說研討會時的蹬山線路,前後旅遊了茨坪、黃洋界、五指峰、龍潭等馳名的景觀。
張可說:“集會期間,我們不但玩耍了都江堰、大足石刻,還來到這座斑斕的青城山。”
――2044年,春。
記書說:“好。”現在,他多想伸出雙臂,擁抱一下女兒呀!但是,早不知他的手和臂的骨灰撒在了哪兒。他隻能用靈魂親一下女兒啦!
張可攜父親蹬泰山。
他們來到井岡山。
張可問:“爸爸,還記得2000年,我們一起到重慶插手天下漢文國際研討會嗎?”
記書冷靜不語,似仍沉浸在明天的誇姣回想中。
現在,這個商定正在實施。
記書說:“當年高文家巴金不就活了一百多歲嘛。”
――2047年,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