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妃嚇得花容失容,卻還惦記取藏在床下的珠子,從速從暗閣裡取出,翻開匣子一看寶珠還在,並未隨天雷化去,這才稍稍放下心來。誰知那靈獼躲在暗處窺得逼真,俄然躥出來,從皇妃手中搶走了寶珠,還冇等皇妃和宮女們回過神來,就已奪路逃出。
鬱四爺卻說:“吾剛纔所述,還屬凡人力所能為,不敷以顯現靈獼異績,諸位看冇看到此猴額頂禿了一大片,兩耳也被利器割去?我把這件事蹟講出來,才真能讓天下豪傑欽服。”鬱四爺提及了這件事情的顛末,當時聖祖康熙還在位,有西域藩國進貢了一顆夜明珠,大如龍眼,精氣粲然,黑夜裡燃燒燈燭,從匣中取出此珠,其光芒能夠在十步以內看清人的毛髮。聖祖視為異寶,交給了寵妃岫雲,叮囑妥當保藏。
這時鬱四爺出言說道:“此猴與我半兄半友,今當嘉會,我不能昧其勳烈,想鬱某膝下獨一一女,早已許配彆人,金盆洗手後我要同這位猴兄遁隱山林,於俗世再無乾係,是以我要替它陳述平生事蹟,使之名傳後代。”鬱四爺說本身少年時,曾隨一名老道在峨眉山學藝。徒弟所傳的刀槍拳棒,隻親身演示一遍,鬱四爺學過即忘。幸虧深山裡有隻獼猴,常在旁廝耍,看了老道傳授的影象,便可心領神會、過目不忘,還能撿起樹枝仿照。鬱四爺便每天帶些果子、糕餅喂猴,跟其學習師授技藝。寒來暑往,這一人一猴日漸熟悉,混得如兄似弟。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有個年長的老賊發起,說此次各地豪傑齊至,席上儘是好酒好菜,實屬可貴的嘉會,何如痛飲寡歡,冇有下酒的東西,我們綠林中人道情鹵莽,也不耐煩學那文人行酒令,不如各述得以事蹟,講到或勇武或奇特,凡是凡人所不能為者,我等當共浮一明白以賀之。
有言道“太湖八百裡,魚蝦捉不儘”。本回話內,單表大清順治年間,某個漁報酬了奉侍老母,在這太湖邊上蓋了兩間茅舍,每天天不亮,他就駕著一葉扁舟,到湖上捕獲魚蝦。
這丐婦眼神也不太好,雙目深陷,如同不能見物,每次出門都要扶著牆壁或摸著樹,行路時顫顫巍巍,點頭不止,常常自言自語,在嘴裡唸誦佛號,特彆喜好哄小孩,碰到孩子就給些糖豆,自稱是“老祖宗”,非常慈悲馴良,本地的人們不幸其孤苦無依,也就對其偷菜的行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鬱四爺思忖本身年齡已高,這些年所得賊贓十世也花消不儘,應當激流勇退,以求得個善終,就決定在做壽那天金盆洗手,不再做這殺人越貨的活動了,因而廣撒豪傑帖,聘請各地的親朋老友前來觀禮,並放出話去,但願大夥都來恭維,如有接到帖子不來的,那就是不給他鬱四周子,當與天下豪傑共棄之。
之前提到過河南開封的“厲種”,與這老祖宗非常類似,應當屬於同一類人,不曉得是天生異質,還是後天練成了妖術邪法。
某次鬱四爺到九華山,見了幾個綠林道上朋友,世人談及此珠,皆有欣羨之意,何如深宮大內,防備森嚴,誰有本領和膽量出來盜寶?不成想這番話被那靈獼聽到,它目光閃動,如有所思,厥後路過都城,竟然趁著夜黑風高,單獨潛入紫禁城,在寢宮裡四周翻箱倒櫃,想盜走明珠,成果轟動了宮女,隻好趁亂溜了出來,皇妃發覺有飛賊企圖不軌,就將珠匣藏在床榻之下,十幾名宮女輪值盯著,視野半晌不離,又請皇上集結了很多技藝高強的侍衛,埋伏在四周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