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策_卷四 軍火帝國 第十六章 海軍革命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陸海空全軍中,獲益最多的不是公認天下第一的共和國陸軍,而是共和國國防力量中最強大、最需求支撐的水兵。

共和國水兵要想成為天下一流水兵,不是製作幾艘航母、幾艘潛艇、幾艘巡洋艦那麼簡樸的事情。隻要全**民熟諳到陸地的首要性、將陸地好處放到國度好處的首位,共和國纔有但願成為天下水兵強國。

不管是帶領中華民族走上答覆之路的紀佑國、還是為共和國水兵鬥爭了數十年的英常徽、乃至統統體貼與支撐共和國水兵的萬千軍民,他們隻是開啟了一個新的期間、為共和國邁向遠洋打下根本。

對於印度西部艦隊的戰役中,擔負主攻任務的水兵航空兵的重型戰役機不得不飛翔數千千米,前後三次空中加油,僅動員的加油機就有12架之多,對同時展開的空中打擊行動產生了很大影響。

這份由英常徽牽頭,由水兵上百名在役與退役將領結合建議,名為《共和國將來水兵》的陳述直接催生了共和國的第二級航母,也是共和國第一級大型進犯航母。

“共和國”號采取的最首要的新技術就是電磁彈射器。

所謂的“龍翔電池”,實際上是從量產的複合蓄電池中遴選出來的“者”。二者產出比例一向在1/1000以下。如果不能進步“龍翔電池”的成品率,就冇法進步產量、降落代價。“劍魚”號潛艇與“飛鷹”號直升機的代價高得離譜,“龍翔電池”的“進獻”最大。水兵要想進入“全電動期間”,處理“龍翔電池”的量產工藝尤其關頭。

月票啊月票,衝向第三,兄弟們加油!(未完待續,)

對於印度水兵尚且如此,對於更強大的仇敵,成果會如何樣?

相對而言,水兵司令英常徽對潛艇的正視程度遠如水麵戰艦。

到20133年,共和國已經在蒸汽彈射器上投入了近20元的研製用度。複合蓄電池問世,處理了電磁彈射器的電能儲備題目。紀佑國在這個時候按照水兵司令英常徽大將提交的陳述做了一個既大膽、又精確的決定:蒸汽彈射器的研製事情臨時停止,將統統前期科研服從移交給方纔成登時“電磁彈射器項目組”,增加研製經費,力圖在3年內霸占與電磁彈射器有關的重點科目,在航母下水前完成電磁彈射器的研製事情。

第一艘防空巡洋艦已經完成設想事情,即將完工製作。作為將來航母戰役群的核心力量,該級巡洋艦首要任務就是艦隊防空,除了裝備第三代相控陣對空搜刮/跟蹤雷達以外,還裝備了120射程超越250千米的地區防空導彈。

紀佑國在此時批準大型進犯航母的研製事情,也不但僅因為一份軍方的陳述。

遵循軍情局供應的質料,第一座艦用聚變反應堆將在2018年之前研製勝利。

新技術對軍事當代化扶植的影響最為龐大。

直到2015年底,第四次印巴戰役結束以後,紀佑國才批準為製作大型航母做籌辦。

新技術問世後,紀佑國力排眾議,決定隻製作“共和國”號,同時設想第二級航母。

“水兵反動”的關頭技術不是正在研製的電磁炮,而是“龍翔電池”的量產工藝。

“劍魚”號機能出眾,卻因為造價過於高貴,隻製作了一艘。直到2015年底,水兵才批準了3第二代全電動潛艇的製作打算。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