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不管是師父活著的時候,還是報仇之前,齊玄素都有著清楚的目標,可報仇以後,他反而有些茫然了。
從進入清平會的那一天起,齊玄素就像小卒,再也冇法轉頭了。萬幸的是,過河以後的小卒除了進步以外,還能夠擺佈扭捏,或許到了殘局的時候,還能橫著走?
齊玄素回想這些時,並無多少氣憤,更多還是哀傷。
齊玄素的師父就是如許的人,上無父母,下無後代,中間也冇有老婆,孤身一人,在四十歲那年,收齊玄素為弟子,給他取名“玄素”。
很多人養不活孩子,或是因為其他啟事,不想、不能把孩子留在身邊,便將孩子送到各地的道觀去,道觀再同一把這些孩子送到萬象道宮。
不過明天齊玄素冇有決計壓抑這類情感,讓本身沉浸在這類老是與幾分哀痛掛鉤的情感當中,與之相對應的,便是被埋在心底的影象開端不竭湧出,填滿了齊玄素的腦海。
因為仇已經報了,齊玄素親身脫手,以清平會的名義,七娘清算殘局。
平心而論,那位女冠是個好人,是一名慈母,可惜她一小我要賣力五十個孩子,她的慈愛分攤到每個孩子的頭上時,已經非常淡薄。
正因為如此,很多道門中人都是無父無母,他們生在道門,長在道門,最後多數死在道門,一輩子都是道門之人。
以是齊玄素不太能瞭解父母意味著甚麼,自他記事以來,便在萬象道宮當中,與其他同齡人一起玩耍、餬口、學習,隻要一名上了年紀的女冠賣力他們平時的餬口起居。
在師父的幫忙下,他很快便成為一名八品羽士,不敢說前程無量,也是順風順水。
直到師父死了。
從這一點上來講,萬象道宮實是一個近似普濟堂或者育嬰堂的處所。
至於一個月後,如果他順利進入天罡堂,那麼天罡堂會下發一筆安家費,幫他在玉京安家落戶。如果呈現甚麼變故,比如在最後關頭被那位新任副堂主刷下來了,那麼他也冇需求持續留在玉京,能夠打道回府了,乃至不必再去乘坐飛舟,大可從陸路漸漸歸去,順帶還能賞識沿途的風景。
不管如何說,這讓齊玄素逐步偏離了本來的軌跡,走上了現在的門路。
此地最早是明空女帝修建的萬象神宮,厥後被儒門改建為萬象學宮,玄聖帶領道門擊敗儒門成為天下正統以後,儒門割讓了萬象學宮,道門又將其改建為萬象道宮。
此中的分歧就像進士和舉人的辨彆,二者都算是官身,但是進士極其清貴,外放便是從七品縣令開端。反觀舉人,此生不能入閣不說,就算外放為官,也隻能從八品縣丞做起,此中差異極大。
功勞是清平會獨占的記賬體例,按照任務難易程度而定,功勞越高的任務,傷害也就越大,就拿前不久的鳳台縣一行來講,齊玄素一次就入賬三百功勞,是齊玄素之前幾年小打小鬨的總和,可齊玄素也差點死在諸葛永明的拳下。
這一次,齊玄素冇有乘坐羊車或者牛車,而是不緊不慢地走著,賞識著沿途有千篇一概懷疑的風景,既熟諳,又陌生。
“玄素”二字有很多重含義,齊玄素名字的意義非常簡樸,就是“吵嘴”,玄為玄色,素為紅色,玄素有彆也就是吵嘴有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