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姓竊明_第31章 拉攏關寧軍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現在清軍的海上力量還極其孱羸,完整冇法給明軍添堵。

按他的打算,既然將來救不了崇禎,都城必定要被李自成攻破。遵循汗青慣性,吳三桂將來降清的概率也是不小的。

沈樹人如何看,也冇法直接從這張臉上看出分毫“漢奸”的特性,真是人不成貌相。

沈樹人給山海關和關外明軍運完糧,最後一站到達寧遠時,已經是仲春初二。

話說到這份上,吳三桂才恍然大悟:“姑蘇沈家?想起來了,令尊是戶部沈廷揚是吧?”

沈樹人也涓滴冇被捧含混,他一邊喝酒,一邊內心清楚得很:至今為止,彆人跟他客氣,都不是因為官位,純粹是為了他家那幾百萬兩銀子、幾百艘大海船。

畢竟,這是他穿越以來,見到的第一個足以竄改汗青走向的人物。之前見到的楊嗣昌、史可法固然也是名流,可畢竟冇掀起多大浪來。

你們幾個,也過來敬一杯,這姑蘇沈家,但是出了名的急公好義,仗義疏財,本日能見沈公子,是你們福分。”

沈樹人很客氣,在對方簽收糧草的過程中,還送了幾錠大銀,悄悄要求:

沈樹人也不坦白:“不怕笑話,隻是個監生罷了。我這個監生,買來的。”

沈樹人一聽,立即就懂了,心說本身和父親這趟差辦得實在是太知己了。

跟沈樹人交代事情的,是吳三桂部屬一個五品的海道都司,名叫張國柱,平時賣力覺華島四周海麵的巡查防務,現在天然也要賣力給糧船隊引水領航、卸貨驗收。

隨行的方以智,對沈樹人非要親身押糧來寧遠,還是有點不睬解的。

或許是二十多歲就做到總兵官,不得不讓本身麵孔看起來儘量粗暴一些,纔好賽過世人吧。

“沈賢侄,此次的差事,你們辦得實在知己,本官為眾將士謝過了。朝廷今後,但是都要改成從江南直接運糧到遼東軍前麼?”

當然,這類隨口閒談的事兒,本來就空口無憑,也不怕被抓把柄,隻要彆流露詳細數據就好。

明朝的巡撫大多是從二品,但部分轄區隻要幾個府、不滿一個省的臨時性巡撫,則是正三品。

遼地苦寒,蔬菜禽畜都比較貴重,將士們的餬口前提也不好,以是酒菜上首要靠海味和野味撐場子。

吳三桂現在也才二十九歲,但已是滿臉絡腮鬍子,上唇還留了潤色非常整齊的八字鬍,看起來比實際春秋要成熟很多。

沈樹人能做的,隻是儘量竄改、減少漢人的喪失,減緩明軍精銳降清的題目。詳細能做到甚麼程度,他也不敢包管,隻能是走一步看一步。

但他還算講義氣,冇有多問,一起陪著,每天閒下來就教誨八股文功課。

吳三桂等將領非常驚奇:“你還隻是個舉人功名?已經仕進了還要再考?”

張國柱本覺得沈樹人這麼下本,估計是送來的糧食以次充好、缺斤短兩,有很多題目需求他袒護。

如果能夠操縱這幾年,好好交友吳三桂部下的部將。將來變天之時,就能把那些不肯意投降韃子的關寧軍將領撤往南邊,起碼是撤往登萊。

沈廷揚的六品戶部主事官職並不值錢,彆人熟諳他也不是因為他的官位。但沈家是黃海渤海第一大權勢,北方凡是打仗跑海的,都曉得沈家,吳三桂也是因為這層才遐想到的。

本來那幫敗類,出了戶部就巴不得先砍你兩三成,最後能到一半就不錯了。要不是咱也吃空餉,實際上冇那麼多人要養,另有就是關內能本身屯點田,不然早特麼餓死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