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子監緋聞錄_第壹叁貳章 再製義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課下,舜鈺把習字紙張拿去給劉海橋,他一言不發,隻皺著眉宇個個細看,瞧到不滿處即劃個圈,漸改完,俄然扔下筆,抬眼沉沉道:“你昨晚去見沈大人了?”

劉海橋眼神鋒利的瞪他:“我隻與有才氣有策畫之報酬伍,如果酒囊飯袋之徒,八抬大轎來抬亦不去。”

聽至此,舜鈺微怔了怔明白過來,這事在教官間也傳開了?劉海橋定是覺得她想好風仰仗力,去奉承奉迎沈二爺了!

劉海橋聽畢,神情一滯,說不出的五味雜陳,清咳一嗓子,喚起崔忠獻,讓其為馮舜鈺所言釋義。

劉海橋板下臉來,叱道:“自發才氣卓著常常不過爾爾。有賢者堆集一身本領多不自知,須等人發明而名聲雀起,更有涵養內涵者,雖未試技藝,卻早申明遠播。凡是才氣高深、有真知高見者,定不會悠長藏匿。”

此話後題,現暫不表。

她能在劉學正麵前攛掇、亦能在沈大人跟前把我抵毀,如此下去,我宦途出息豈不儘毀!

崔忠獻歎道:“先生雖懂用舍行藏之意,可一旦落自個身上,用舍不由人,行藏也頗無可何如哩。”

又把桌上習字薄還她:“有那工夫,多把字練好就是,今再加三篇,明拿來我審。”

遂讓他指“承題”之人。

劉海橋卻聽得點頭:“破題雖不偏不否,中規中矩,卻完善更多深意,習文如見人,你需開闊胸懷,晉升眼界,才學方得精進,不然隻會庸碌平生。”

劉海橋一時語塞,卻也未見喜色,又找人持續做中股,直至束股結束。

身後還跟著六七武生,嘻嘻哈哈、擠眉弄眼把她瞧。

開端凝神聽先生講書。

舜鈺苦著小臉,挽著文物匣子,手裡拎串兒葉子糕,走在回齋舍的路上。

馮雙林作揖表附和:“孟子曰‘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孔子曰‘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蘇子瞻亦提‘棄取由人,行藏在已’。賢人賢者對此論不謀而合,實是顯儒學通權達變的莊嚴操守及精力量度,為吾等今後官途中,退隱與退隱、出世與出世、進退之間如何棄取做足榜樣。“

這呆板的老學究,真是讓人愛也不是,恨也不是。

劉海橋沉著臉拈髯道:“朽木不成雕也!即然皆精力渾沌,不如效仿管博士之法,以此篇名接龍製義,答不好者、罰手心杖十下。”

他又說:“鳳九此想雖好,但普天之下,能有如此修為者如滄海一粟。渴求發揮抱負的賢者,主動尋求機遇,比冷靜等候求才若渴的君主尋來,門生更願嘗試前者。”

遂跪下作揖,哭笑不得道:”不知先生從那邊聽的閒言碎語,並不是門生去見沈大人,是沈大人要見門生。隻是問些所傳課業,旁得未曾多說。先生放心,門生的品性你還不曉得麽?“

馮舜鈺被馮雙林點來“起股”,她邊想邊道:“汲於行者蹶,需於行者滯,有如不必於行,而用之則行者乎?此其人非複功名中人也。一於藏者緩,果於藏者殆,有如不必於藏,而舍之則藏者乎,此其人非複泉石中人也。”

又持續道:“本日課上製義你‘起股’很得我意,希你如所說般自修其誌。吾為傳道授業解惑之師,門生青出於藍勝於藍,老是欣喜至極的,隻警告你更得螢窗雪案,好學苦讀,但得學問集渾身,自有愛賢者親尋而來,不必現就動心移性,汲汲追求,反顯一葉障目,失了風格。“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